校正内经太素杨注后序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伪托者亦误也。汉志黄帝内经十八卷,初无素问之名,后汉·张仲景伤寒论引之,始称素问,晋·皇甫士安甲乙经序,称针经九卷,素问九卷,皆为内经汉志十八卷之数合,是素问之名,实起于汉晋之间,故其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2-2.html

老子思想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互补_道家_【文学360】

...事实上从他们的创始人老子和孔子那里就已经开始了。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孔子问礼于老聃,儒道两家的第一次对话,就已经预示了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内容方向。还在儒道两家的初创时期,道家思想就以其独特的学术宗旨、文化理念和致思路向,显示了向儒家思想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1.html

五行诗联_【中医宝典】

...”。降及战国初年,又出现了五行相生的思想管子·四时礼记·月令等篇不但有五行相生之说,而且开始阴阳结合,构筑一个阴阳五行思想系统。历代以来,对于五行思想系统的形成,除五星、五材说之外,尚有五历说、五灾害说和五德五性说等。汉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391.html

古代医学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_医学心理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人体不同的性质,为心理学的气质和性格特征打下了基础。他还认为医生医治的不仅是病而且是病人,主张在治疗上必须注意人的性格特征、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与此同时,最早的祖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表达了我国古代医学家的精辟的医学哲学思想,对疾病...

http://qihuangzhishu.com/967/12.htm

膏滋方理论考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命门学说的思想源头是宋明理学对太极阴阳的阐发。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曾师从理学大师朱熹的四传弟子许谦学习理学,他将理学结合于医学,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按照宋明理学的太极模式,对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和藏象概念就会产生新的认识,明清医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08.html

中医养生文化特点_【中医宝典】

...养生文化在其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思想原则,这些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 的背景。 1.防重于治,未老养生的未病思想。中医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 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才能保健防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057.html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简单介绍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 简称内经,原为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90.html

老子思想全球化_道家_【文学360】

...,老子思想的当今价值呢?对他的思想又如何评估呢?天下篇的作者说他所守的是“雌”(柔弱之意)、是“辱”(受垢之意);而所取的是“后”、是“曲”,是“人皆取实,己独取虚”。荀子·天论篇也说:“老子有见诎,无见于信。”这“诎”就是屈曲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4.html

以毒攻毒--免疫思想的由来_医药典故_【中医宝典】

...在我国医学历史上,很早就有“免疫”的思想,这就是“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 我国最古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药”,药没有“毒”性就治不了病。然而,有趣的是,最早把这种免疫思想付诸于实践,并最早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先驱,竟是醉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1094.html

中医发展简史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78.html

共找到576,03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