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枕,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一说在脑户穴旁开1.5寸处(《循经考穴编》)。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目痛,鼻塞,癫痫等。沿皮...
...沉降至地部,轻质的阳气循经上传头维穴。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附注: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穴义:胃经提供头部的气血物质在此分清降浊。 名解: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该穴名意指本穴对胃经...
...干.鼽衄喉痹.肩前 痛.大指次指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则寒栗不复.人迎反小于寸口也.补 用辰时 曲池(穴在肘外辅骨.屈肘曲骨之中.拱胸取之.为合.土.土生金.虚则补其母.)泻 用卯时 二间(穴在食指本节前内侧陷...
...治疗学名词。指五脏实证可按母子关系泻其子脏。例如肝木生心火,肝是母,心是子,肝有实火,不仅要泻肝,还应兼泻心火,则肝火易清。针刺治疗时,可泻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难经·六十九难》:“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杨注:“春得心脉为实邪,是心...
...黄胆,痈疽发背。此穴能泻一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疽疮疥等患。神农经云∶伤风咳嗽头痛,鼻流清涕,可灸十四壮,及治头疼风眩,鼻衄不止。千金云∶上气短气咳逆,胸背彻痛,灸百壮。肺俞 在三椎下,去脊中各二寸,又以手搭背,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处是...
...滞重水湿冷降归地,小部分水气吸热后横向飘行于曲泉穴。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胀散之气性同肺气的凉冷之性,且为向穴外的冲行之状,故名鼻冲。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动规律〗由穴内输向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清絷降浊。 〖治法〗寒则泻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吸湿冷降,阳维脉满溢之气随之汇入穴内,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冷降并交于脑空穴。 〖功能作用〗吸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
...,故本穴为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胆经下传曲鬓穴,小部分飘散于天之中部。 〖功能作用〗降浊分清。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或云.少室隐者之所传.刘氏曰.八穴用为辅治.非拘于法取者也.)公孙(足太阴脾.通冲脉.合于心胸.主治二十七证.)九种心痛 心胃 痰鬲涎闷 心胸 脐腹痛胀 三焦胃 胁肋疼痛 心脾 产后血迷心主小肠心 水隔酒痰 肝胃 中满不快反胃呕吐 胃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