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针、灸、按摩的意义及异同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的作用。三种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的工具、实施的手法及形式不同。就其作用而言,也有所侧重,针法是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人体的经络俞穴,通过实施提、插、捻、转、迎、随、补、泻等不同手法,以达到激发经气、调整人体机能的目的。其所用工具为针,使用方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52/85.htm

保健针、灸、按摩的意义及异同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脏腑的作用。三种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的工具、实施的手法及形式不同。就其作用而言,也有所侧重,针法是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人体的经络俞穴,通过实施提、插、捻、转、迎、随、补、泻等不同手法,以达到激发经气、调整人体机能的目的。其所用工具为针,使用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15-1.html

中国针灸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人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干百年来,对保卫健康,...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702.html

第2掌骨侧针刺疗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第2掌骨侧针法,是在第2掌骨侧穴位上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第二掌骨侧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第2掌骨侧为手阳明大肠经所过之处,其相表里经,手太阴肺经及同名经足阳明胃经均与之相关联。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手太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25.html

针灸减肥原理分析_中医针灸减肥_【中医宝典】

...引起的肥胖、单纯性肥胖等,可迅速减去多余脂肪,收紧皮肤、不松弛、无皱纹,且不影响身体健康。针灸减肥适用于长期减肥无效、药物减肥失败者,具有肥胖患者无需节食、无需大运动量运动、无手术痛苦等优点。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又称刺法,是利用多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545.html

辨证施针,针贵在精,不在于多——探究岭南陈氏飞针_【中医宝典】

...无菌操作,若医师手持针体进针,可能会因消毒不严而引起的炎症。 于是,陈全新便开始致力于“无痛进针法”的研究。在对古今进针法详尽分析比较后,特别在前苏联“无痛分娩法”和我国梁洁莲医家所创“无痛注射法”的启发下,经过长时间的临床探索,他终于创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005.html

凌云与凌氏针书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未曾刊行于世,嘉靖中高武编《针灸聚英》时仅从凌氏写本针书中转录“拦江赋”一首,其他明清医书也未见引录,因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凌氏针法无从了解。只有《循经考穴编》明确引录了凌氏针书原文18条,其中引“凌氏”或“凌氏针法”者10条。从这18条文字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65.html

美容常用取穴_针灸推拿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除黑白面取穴 穴位:行间、太冲。 针法:用毫针,体制强壮者用泻法,虚柔者用补法。 说明:本法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极千斤要方》。肝藏血,主疏泻,若肝气郁泻,失其调达,则气血运行不畅,面色晦暗发黑。针刺足厥阴肝经穴-行间、太冲,有助于恢复肝主...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193.html

针灸专家郑魁山教授弟子郑强霞_中医名家_【中医宝典】

...弘扬郑氏针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谓桃李遍天下。此时,人们雅称郑魁山为“西北针王”。郑老的温通针法、热补针法、烧山火、透天凉以及对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领先。抗日战争期间,齐燕茗、彭加端、范长江、荆杰、孙耕野、张文豹等人相继...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jia/b34876.html

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译文

...并行,左侧的筋与右侧相连结,所以,伤了左侧的筋,右脚就不能动,这叫做维筋相交。治疗时采用火针法,不用迎随手法,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这种病叫做孟春痹。 足阳明胃经之筋,起于足次趾外侧。结聚于足背,斜行外侧上方而至辅骨,向上结聚于...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881.html

共找到1,6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