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本改。 【一三】舉升朝官初任通判以上「通判」上原衍「朝」字,據閣本及欒城集卷四二乞舉御史劄子刪。又,欒城集於本句上有「依故舊制」四字。 【一四】或第三任知縣「三」,同上書作「二」。 【一五】仍依元置監察裏行「裏」原作「內」,據同上書改。 ...
...不過二月半下手」相妨也,恐四月合作正月。) 注 釋 【一】未行者無踵前失「者」字原脫,據欒城集卷四六論冬溫無冰劄子補。 【二】其餘公事詞狀並據號分治「號」字原在「治」字下,據閣本乙正。 【三】盛橋閣本作「盛僑」。 【四】則劉安世豈不可用「豈...
...未定,會聞路中大夫從漢來,喜,及其大臣乃復勸王毋下三國。居無何,漢將欒布、平陽侯〔一〕等兵至齊,擊破三國兵,解齊圍。已而復聞齊初與三國有謀,將欲移兵伐齊。齊孝王懼,乃飲藥自殺。景帝聞之,以為齊首善,以迫劫有謀,非其罪也,乃立孝王太子壽為齊王...
...明堂。“虎賁之士”,即勇力之士者也。 鳧氏為鍾,兩欒謂之銑,故書“欒”作“樂”,杜子春云:“當為欒,書亦或為欒。銑,鍾口兩角。”○欒,本又作鸞,力端反。銑,先典反。 [疏]注“故書”至“兩角”○釋曰:欒、銑一物,俱謂鍾兩角。古之樂器應律之鍾,...
...是役也,官軍戰沒者凡五千餘人。郭綸,實錄、韓琦奏並作「倫」。據蘇轍欒城集郭綸詩載綸守定川事差詳,乃作「綸」字,今從之。韓琦奏王珪力戰事,與本傳不同,琦奏珪以孤軍千餘人,本傳云三千,琦奏珪中三矢而退,本傳云珪傷右臂、馬中箭而還,今從本傳;云賊一...
...行唐縣。長壽二年。改為章武縣。神龍元年二月四日。改為行唐縣。槁城縣。天祐二年九月。改為槁平縣。欒城縣。同上年月。改為欒氏縣。 冀州。龍朔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改為魏州。咸亨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復為冀州。信都縣。同上年月。改為堯都縣。阜城縣。同上年...
...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庶民罷獘,宮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聞公命,如逃寇讎;欒卻、胥原、孤續、慶伯,降在皁隸;政在家門,民無所依,而君日不悛,以樂慆憂;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況日不...
...州之李孝廣、(閏二月八日。)滁州之陳知新、(閏二月八日。)光州之燕介、均州之劉斐、(閏二月八日。)永州之吳潛,(正月六日。)此六郡者,皆非元係堂除去處,而中書取以差也。吏部差王照知海州,欒子元通判瀛州,方蒙知咸平縣,皆數月矣。中書乃以石麟之...
...文正司馬公集卷五三辭入對小殿劄子補。 【一○】并乞上殿「并乞」原互倒,據閣本及上引溫國文正司馬公集乙正。 【一一】立竹布簟「竹」原作「行」,據閣本改。 【一二】親祀之簄數「親祀」二字原脫,據欒城集卷三七論明堂神位狀補。 【一三】然則其理之...
...此云「趙純息」,蓋「純」與「醇」通,「息」則疑為「忠」之誤。 【五】范百祿「百」原作「伯」,據本書卷四四四元祐五年六月末條改。 【六】一以恩意待之「一」字原脫,據欒城集卷四二乞分別邪正劄子補。 【七】泰之為象「象」原作「觽」,據閣本及同上書...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