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儒家强烈关注伦理学中道德实践问题不同,老庄思想覆盖了哲学的各方面,且从本质上说两者是互补的。 老庄思想在宇宙观、本体论上提出了“道”这一无法被言说而只能被体悟的终极概念,也奠定了道家思想的主基调,即我们所能体验的只是有限存在,而作为非...
...道教文学《庄子》道教议论散文是阐述道教教义的一种文学体裁。由于道教乃以先秦道家为母体,列子、庄子等先秦道家学派的散文作品逐成为道教散文之祖。 道教创立之初,教派领袖一方面号召信徒们学习先秦道家典籍,另一方面又亲自动手创作散文作品,以建立...
...。……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可以看出,这是承袭了先秦道家贵生、养神的思想。同时,也是对汉武帝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思想的有力批判。汉武帝既崇尚儒术,又祟信神仙,然当时黄老之学声望甚高。于是,方士...
...一个衰乱的时代,“三玄”之学就会特别受人欢迎。 这是在动乱不安中,人们的精神失去寄托,便希望从这方面,找到一条出路。他们更进一步回过来说,目前这个世纪中,这三样东西,很受欢迎,可见这个时代,当然的是衰乱的时代。 其实,并不一定如他们所说的那样...
...解释的情况。如《脉经》在“呼吸三至,去来极迟”之下,有夹行小字说:“一日举之不足,接之尽牢,一日按之尽牢,举之无有。”这将迟脉与牢脉等同了起来当然是不对的,《千金方》亦援引了是文,影响所及,其他书亦有将迟脉归于沉部的不合理提法、如《脉诀》就说...
...能担任反映客观事物这种功能活动的是心脏。这一认识,几千年来广泛流传于人民群众之中,故有心情、心意、心思、心愿等词语,成为人们的习惯语言。而心所营运的血液,又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灵枢·本神篇》说:“心藏脉,脉舍神。”脉,就是血脉。可见...
...起思念,不为声色利害所动心,如此常行,心则“清静”,以求长生。《太平圣君秘旨》:“守一之法,当念本无形,凑液相合,一乃从生,去老反稚,可得长生。”或专守丹田之神,葛洪又称为“守真一”、“守玄一”。...
...庄周即庄子,我国战国时期宋国人,是继老子后的道家代表人物,著有《庄子》一书,其中富含养生的哲学思想为后世所推崇。他主张“少私寡欲,清静无为、忘我而顺其自然。”庄子认为“私”是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一个人利欲熏心,就会终日不得安生,将会形劳精...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艺术、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则是占据绝对性...
...“道体”而一转到由体起“用”的因应。大家须知,道家的思想在可以出世亦能入世之间,有“体”有“用”。只主道体,光修道,而鄙弃用,那是不对的。只出世而不能入世,固然不对。只讲用,而不讲体,亦落在另外一边,亦是错误。 老庄与孔孟之道,都从《易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