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款。 它以“尊孔尚孟”为宗旨,规定“中小学校均加读经一科”,提倡“各省各处设立经学会”。(载一九一五年二月《教育公报》第九册,原题《整理教育要目》)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教育部参事室为“厘定学制,确定方针起见”,对《纲要》的存废问题...
...满身不舒服,和见人使 Gorky姓高相同。(二)其实《呐喊》并不风行,其所以略略流行于新人物间者,因为其中的讽刺在表面上似乎大抵针对旧社会的缘故,但使老先生们一看,恐怕他们也要以为“吹敲”“苛责”,深恶而痛绝之的。(三)我并不觉得我有“名”...
...八月成立于上海。它以“调处”国民党各派系间的纷争,维护蒋介石政权为宗旨。主要人物有吴鼎昌、林康侯、王晓籁等。 〔8〕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见《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9〕 魏忠贤(1568—1627) 河间肃宁(今属河北...
...”。〔3〕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七期“掂斤簸两”栏,署名直入。 〔2〕 见林语堂在《人间世》半月刊第二十六期(一九三五年四月)发表的《谈中西文化》一文。 〔3〕 “玩笑玩笑” 林语堂...
...,沈兼士,〔5〕周作人。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京报》。 许广平在她所保存的这一宣言的铅印件旁写有附注:“鲁迅拟稿,针对杨荫榆的《感言》仗义执言,并邀请马裕藻先生转请其他先生连名的宣言。” 〔2〕 评议部 ...
...自己想:这实在太武断,太刚愎自用了;倘给别人知道,一定要摇头的。 然而今天看见宋人俞成先生的《萤雪丛说》〔2〕里的一段话,却连我也大惊小怪起来。现在将他抄出在下面: “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贵四字为名,不以思贤为名,则以望回为名,不...
...二十余所,疑碑本未泐,胡氏所得拓本恶耳。其末三行泐失甚多,今亦不复写出。 【注解】 〔1〕 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题、标点。鲁迅手写的《大云寺弥勒重阁碑》释文前署:“乙卯(按即一九一五年)十一月十八日以精拓本校”。 《大云寺弥勒重阁碑》,碑文...
...的。论文系一九二八年在《在文学的前哨》(即先前的《纳巴斯图》)上发表,现在收入去年(一九三○) 所出的二版《论绥拉菲摩维支集》中,这集是尼其廷的礼拜六出版部印行的《现代作家批评丛书》的第八种,论文即其中的第二篇,第一篇则为前日寄上的《作者...
...二册。汇印本改题《淞滨琐话》,十二卷,共收故事六十八则,于光绪癸巳(1893)秋九月由淞隐庐出版。 〔2〕 丁亥 即一八八七年。中元,夏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 ...
...望官如望仙,朝冰暮热,想不知有无限光景”(《与李本健书》)。万历二十二年(1594)任吴县知县后却又说“官实能害我性命”(《与黄绮石书》),“作吴令无复人理,几不知有昏朝寒暑矣”(《寄沈博士书》),并于一年后辞去官职。 〔13〕 曹宪 隋唐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