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兼论中医学的本质及其未来发展_【中医宝典】

...了人身八卦理论及其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理,既是对前代医易研究的总结,又开创了20世纪医易研究的新路。近代大医恽铁樵是反对“废医存药”、捍卫中医的主将,主张以中医本身学说为主加以改革,他在《群经见智录》中论述了医与易的关系,认为“《易》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75.html

认识阴阳五行_【中医宝典】

...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48.html

明代医学_【中医宝典】

...了本草学的发展。药物学的发展又充实了农业知识,《农政全书》收录了朱棣《救荒本草》的全部内容,科学技术每一进步,都迅速渗入医学领域,据《传染病有其特殊致病因子这一实质问题。 对天花的认识和人痘接种术的发展,是明代医学的突出创新,人痘接种术起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43.html

现代病名的诊断及辨证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学较古代尽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能治疗和不能认识的病仍然是不少的,这种情况现代医学亦是一样,就以癌瘤及其某些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而言,仍然是绝证,无论对中西哪种医学亦是相同的。现代医学当然有它的检查确诊方法,而中医对这些病亦不是全无诊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7.html

中医药学的来源理论形成及其特色溯源_【中医宝典】

...基础上,渐渐积累了某种植物对特定疾病治疗作用的经验。古代史书中有关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记载,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认识植物药的实践过程的反映。 随着狩猎、渔业及采矿业的发展,原始人逐步了解到了某些动物的脂肪、血液、内脏、骨骼、甲壳及某些矿物等的食用价值...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62.html

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嗄牙桑哈雅》是傣医学的理论基础。该书阐述了傣医学对人体生理解剖学、胚胎学的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论述组成人体的要素以及与自然的关系是,世界是由风、火、水、土(傣语为塔、都、档、西)组成的,人体内也是由这四种基本元素所组成。人体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20.htm

近代中医基础理论和医史文献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基础理论除在固有理论体系范畴内不断有所发展外,同时由于西医学的传入,为中医学引进了一个参照系统和竞争对手,在对人体与疾病的认识方面吸收了部分西医的观点,一些新的概念或学说深入到人们思想中,例如生理、病理、解剖、诊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6.html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新安医学精华丛书》评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说”、“动气命门说”、“外损致虚说”等创新发明;并从理法方药各个层面阐明了新安医学在运气学说、元气学说、诊断理论、方药理论、瘟疫治法等领域的独到见解。 在《医论医话》分册中,人们可以纵览众多新安医家原创的经典之论,如汪机“参芪论”,孙一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91.html

中医的起源与演进_【中医宝典】

...毒药及药物副作用已有了解。治病时﹐食疗﹐药疗﹐针灸已逐步取代了巫师的祈祷﹐祭祀和咒禁﹐是中医诊断的开端。已有了初步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六气致病说﹐诊断治疗已不再求助于占卜﹐问卦。 战国---三国 (公元前475--公元265) 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56.html

第七章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认识和使用_【中医宝典】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环境、风情民俗等原因,使壮民们对毒药和解毒药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使用之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一些医学、历史、地方志等文献中,如《本草纲目拾遗》、《岭表录异》、《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赤雅》、《广西通志》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28.html

共找到100,57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