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团体的建立鸦片战争后,西方医学大量传入我国,中医药学受到冲击和排斥。为了振兴、发展改进中医学术,二十世纪初叶,南北各地相继创办中医学会和医药学术团体。1902年,余伯陶、李平书、陈莲舫、蔡小香、春圃等发起组织“上海医会”。并于1906年6月...
...各位专家: 为了加强中国传统医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现代医药科技与中医药学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全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日本国际统合医学会、日本东洋医学会和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决定于2003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任何一门学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传承,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更离不开有效的传承。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中医药已经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殊时代”,一个与中医学诞生时代截然不同的“新环境”。传承...
...辨证论治。 “循证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模式应该引入中医临床教育领域。首先,中医临床医学的教材是根据古代医籍结合现代中医临床研究而写的,虽已对各种学术争鸣进行了折中,但未必符合临床实际。今后应该把那些关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的临床研究的...
...为庆祝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创刊10周年,经研究决定,本刊编辑部与全国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拟于2003年10月13日~16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第四届国际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学术交流会”。会议日期不变。� 会议主题 急性...
...针经”。承淡安主要学术观点与贡献1、强调针灸的科学与临床价值针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思潮,承淡安基于自己临床实践中的观察和体验,并在比较中、西方医学理论体系后,提出:“西洋科学,不是学术唯一之途径;东方学术,自有其江河不可废之故。何也...
...为主转向预防为主的背景下,着力挖掘和开展“中医治未病”,无疑是实现健康医学战略前移的重要手段。然而,相对红火的养生运动,以及中医治未病领域庞杂凌乱、良莠不分的现状,意味着对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挖掘、系统整理和推广普及,迫在眉睫。 ...
...了很大的影响和贡献。 学堂于1896年创办学报《利济医学堂报》,是师生倡议变法维新,开展医学争鸣的园地,在全国各大城市及港澳都有发售,深受各界重视。 医学堂旧址,是四合院型的中西混合建筑群。主楼面阔五间,西式构筑,其他皆中式木构筑,由门屋、...
...综合性的学术修养, 与形而下的西方医学绝不相同。 由于以上的中医医疗特点的存在, 中医学人才的培养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这关系到中医学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的中医学人才的培养教育体制而言, 由于与中医学自在的规律相悖, 已严重的...
...力量不大,脉诊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为第一部舌诊专著《金镜录》和第一部脉诊专著《脉经》两者相比,其学术成就相差太大,《金镜录》还不足以构成对《脉经》的冲击力量,这主要与两书作者的学术水平所决定的。《脉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