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钢辩证之表里辨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来说,其意义则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内伤杂病的证候一般属于里范畴,故分辨病位的表里并非必须,而主要辨别"里"的具体脏腑等病位。然而外感病则往往具有由表入里、由轻而重、由浅而深的传变发展过程。所以,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识,它...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33.html

症状反应是经方辨证的主要依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若发热,出恶风脉浮缓者,辨证为太阳中风;若发热,出不恶寒而恶热、口渴者,辨证为阳明里热证;若发热,口苦,咽干,寒热往来者,则辨证为半表半里少阳,等等。 对此,章太炎曾探讨指出:“伤寒、中风、温病诸名,以恶寒、恶风、恶热命之,此论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52.html

什么是辨证_【中医宝典】

...,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病机的概括。 辨证,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辨证素材的基础上,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与综合,以判别疾病,探求病因,确定病位,预测疾病发展趋势的一种诊断方法,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辨证的方法很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62.html

芍药甘草汤活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炙甘草甘平入太阴,补脾生津,《本经》谓其:“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二者相伍,酸甘化阴,益气和血,养血通痹,缓急止痛,要点在于调和肝脾。本方虽简,但如果辨证准确,随化裁,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093.html

明清时期脏腑辨证发展特点研究_【中医宝典】

...愈加深入、病证分型愈加完备。3在研究方法上出现从注重哲理思辩到重视具体应用的转折。该时期是脏腑辨证的推广应用时期。 脏腑辨证之说历经了秦汉时期的理论奠基、晋唐时期的成长、宋元时期的成熟,它在明清时期又呈现了怎样的发展特点呢?归纳起来,特点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68.html

辨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中医学中的“症”、“”、“病”的概念是不同的,但三者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所谓“症”,是指疾病的单个症状,以及舌象、脉象等体征。如发热、畏寒、口苦、胸闷、便溏、苔黄、脉弦等。“”,是指证候,即疾病发展过程...

http://qihuangzhishu.com/92/55.htm

夏仲方_经验:治疗肾炎一得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力强于越婢。使用要点在发热无,而尿量不太少,脉之强度过于越婢。三、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芍药、甘草):用于肾炎实证水肿,伴有气喘,咳吐稀薄泡沫痰,发热或有或无;脉浮而无大青龙之紧张洪大,以浮细有力最为合适。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xiazhongfang/510-2-2.html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辨证施治_【中医宝典】

...我们常用的辨证分型、治疗方法。 一、肾虚寒湿凝滞 用古方防风等为主,夜间临睡前热敷,辅助治疗效果良好。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59.html

_《景岳全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有阴阳之。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然则阴阳有异,何以辩之?曰∶但察其有火无火,则或阴或阳,自可见矣。盖火盛而出者,以火烁阴,阴虚可知也;无火而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知斯二者,则出之要无余义,而之之法,亦可得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24/128.htm

衄血_《伤寒九十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里人秦氏子得伤寒.发热.身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或者劝其不须服药.待其自安.如是半月矣.而病不除.不得已召医治之.医至问日数.又不审其脉与外.但云已过期矣.不可汗下矣.且与调气药以正气.复延予.予诊其脉.浮涩而紧大.此麻黄无疑者.但...

http://qihuangzhishu.com/306/82.htm

共找到203,4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