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塔五蕴—傣医的理论基础_【中医宝典】

...傣族医药学自成理论体系,“四塔”和“五蕴”是始终贯穿整个傣医学术的重要理论体系,也是研究傣医学术思想必须深入探讨学习的课题。 “四塔”(土、水、火、风)和“五蕴”理论派自南传佛教。在公元9世纪觉音所著的清净道论中,详细记述了“四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440.html

霓的解释_霓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梁书.王筠传﹕"约(沈约)制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筠示其草。筠至'雌霓连蜷'﹐约抚掌欣忭曰﹕'仆尝恐人呼为霓。'"按﹐前"霓"﹐五激反﹐后"霓"﹐五鸡反。后以"霓"为知音韵之典。...

http://hanwen360.com/c/260338.html

不能仅以辨证论治概括中医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学导学有感_【中医宝典】

...□ 温桂荣 荣丰堂中医诊所 (香港) 近受广东省名中医王伯章教授惠赠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临床思维学导学一书。细心阅读之余,竟有“如沐春风”之感。该书近35万字,分为中医基础思维解读、经典临床思维解读、古代医疗临床思维特色、...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816.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6)药物学理论的形成_【中医宝典】

...药物学理论的形成 发展概况 战国以来,人们的药物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见于文献记载的药物显著增多,西汉初期曾流行过药物专著。史记·仓公传曾提及古代的医药书籍药论,可惜该书现已失传。晋代中经薄记载有子仪本草一书,子仪是战国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62.html

壮医理论的萌芽_【中医宝典】

...标志是壮医对岭南及壮族地区常见和多发的瘴、毒、蛊、痧、风、湿等病证的防治达到丁相当的水平。 一、对瘴病、痧病的认识 在这一时期,由于壮医理论的萌芽和医疗经验的积累、发展,使壮医对壮族地区多发病、常见病有了较明确、较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瘴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86.html

肝病文献_【中医宝典】

...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肝病文献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233.html

神农本草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药学著作。简称本草经。四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辑录本经药物100余种,分上、中、下三品。并附录本经以外的药品46种,分别作注文诠释。除作者本人的注语之外,包括了本草崇原本草经解的内容。现有多种近代...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673.htm

神农本草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药学著作。简称本草经。四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辑录本经药物100余种,分上、中、下三品。并附录本经以外的药品46种,分别作注文诠释。除作者本人的注语之外,包括了本草崇原本草经解的内容。现有多种近代...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65.htm

学医说_研经言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夫欲学医,必先无方之书,则莫善于巢氏病源焉。病源引申经意,别类分门,比为易知,亦较而易入。习之既久,遂乃上探,兼难经甲乙经二书以疏之,明乎经络脏腑之源,达于望闻问切之故,而于...

http://qihuangzhishu.com/769/42.htm

中医医案学的历史与成就_【中医宝典】

...,要升华新的理论,均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医医案学。本文就中医医案学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予以概述。 悠久的历史 刘权之在杏轩医案序文中说:“医案之作,谓与灵枢素问并传可也。”而谢利恒则认为医案之作始于史记,两说孰是孰非?言始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01.html

共找到888,8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