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有五生死论_《中藏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风中有五者,谓肝、心、脾、肺、肾也。五脏之中,其言生死,状各不同。心风之状[一作],汗自出而好偃,仰卧不可转侧,言语狂妄,若唇正赤者,生,宜于心俞灸之。若唇面或青或黄,或白或黑,其色不定,眼瞤动不休者,心绝也,不可救,过五六日即死耳。...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shizhongzangjing/161-4-17.html

_《内经知》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观脏腑之虚实,审形体以别病势之盛衰。以此数者,与脉参伍推求,则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自无遁状,可以决死生之分矣。不齐之谓参,剖其异而分之也。相类之谓伍,比其同而合之也。脉唯一端,有数,此医家之道也)。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关前曰寸,关后曰尺...

http://qihuangzhishu.com/747/8.htm

先秦_生死_文言文_诗词曲_辞赋_文言文_【古诗文大全】

...爱情长诗叙事作者:白居易(唐代)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查看全文... 遣怀作者:白居易(唐代) 已共身心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查看全文... 遣怀作者:白居易(唐代) 已共身心约定,...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xianqin-shengsi-wenyanwen.html

的方法和注意事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按为重取,不轻不重为寻。 4.诊脉时医生呼吸自然均匀,以医生正常一呼一吸的时间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诊脉时间必满五十动,不得草率。 5.脉象受到季节气候,地理环境,饮食情况及个人性别、年龄、体格等因素的影响,会有一些变化,属于生理范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4.html

华氏脉一神奇的诊断学_【中医宝典】

...中医诊断研究的学课,它透过体表流露出的异常现象来综合判断人体生了什么病,哪里生了病 ,并通过脉,手诊,面,触诊等一些主动诊断方式把病人的病情病因搞清楚.它综合了社会中很多流派的手纹,手色诊病特点,总结出一套符合中医理的手诊方法。可以完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4.html

合参之 问诊切诊_中医问诊_【中医宝典】

...类型等与疾病的关系,针对妇女、小儿等不同对象,详察细辨。 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的交谈,“诈病”者的假诉,有所识别取舍。 切 切诊主要含脉、触诊两部分。 一、脉非常重要,但切忌夸张到神秘不可捉摸的程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zhen/a11998.html

寸、关、尺_四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寸脉候心,关脉肝,尺脉肾;右手寸脉侯肺,关脉脾胃,尺脉命门。总的来说是“上寸脉以候上(躯体上部),下尺脉以侯下(躯体下部)”的原则。此外,还要结合浮、中、沉等不同的切按方法,从各个方面比较以求得正确的脉象,进而与四结合分析,才能得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cunguanchi-1252.html

《内经》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卷,选录《素问》、《灵枢》中除针灸以外的主要内容,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运气、审治、生死和杂论9篇,兼采历代注家之长进行注释。注文简明扼要,较为浅显易懂,为后世学医者所喜读。薛雪所著《医经原旨》(1754)6卷,分为摄生、阴阳、...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6.htm

解_《四圣心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六府化谷,津液布扬,流溢经络,会于气口,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医无传,脉理遂湮,金简长封,玉字永埋。方书累架,七之义无闻;医录连床,九之法莫著。既迷罔于心中,复绵昧于指下。使踟蹰之余,命饱庸妄之毒手。顾此悢悢,废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sishengxinyuan/1296-16-0.html

时脉的冲击(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纲举目张,颇能符合临床实用,后世多采用这种分类。舌与临床结合最好,影响最大的是温病大师叶天士,叶氏创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突出了舌在温病辨证中的特殊意义,他多次强调在温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必验于舌”对于各种舌苔的主证,都有详细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3.html

共找到238,33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