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_《中医名词词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灵枢.邪气脏腑形篇》:「荣、输治外经,合治内俯」。胃之大络又名“虚里”,是由胃腑直接分出的一条大络脉。其循行径路是由胃上行,贯通横膈,连络肺脏后,向外分出,布于左侧乳部的下方,即心尖搏动的部位(相当于乳根穴)(《素问.平人气象》)。心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cicidian/109-4-1.html

脏腑_《中西汇通医经精义》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五脏六腑形百出.然各有自为之形.以为证据.如心为噫.非心止有噫之一证.谓无论证.但见噫气.则属于心矣.余仿此.心为噫.噫者胸中结气.哽之使出俗说是打格顿非也.打格顿与噫.音义不符.打格顿是气厄于胸而出于口.故名曰呃.二者均在胸前...

http://qihuangzhishu.com/767/24.htm

骨坏死中药外治法原理---经络的调衡及脏腑的输布作用_骨科骨坏死_【中医宝典】

...骨坏死中药外治法原理---经络的调衡及脏腑的输布作用 经络的调衡及脏腑的输布作用。在体表给药,通过经络血脉或信息传递,通过不同的药物之性味作用,由经脉入脏腑,输布全身,直达所,藉以达到补虚泻实、协调阴阳等作用而达到脏腑调合全身性疾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9635.html

护身先自足下_部位养生_【中医宝典】

...踝关节以下,就有60多个穴位,刺激这些穴位,会改善各个器官的功能,增强血脉运行,调理脏腑,舒通经络。如大拇趾是肝、脾两经通路,可疏肝健脾,增进食欲,治肝脾肿大;脚掌心是肾经涌泉穴所在,能治肾虚体亏。人体各器官如有任何微小病理变化,都会在脚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068.html

发病机理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绝大多数发于皮、肉、脉、筋、骨的某一部位,但与脏腑有着一定的联系。如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导致疮疡的发生。《素问·至真要大》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外科启玄》说:“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焉。”如肝气郁结、脾胃湿热...

http://qihuangzhishu.com/80/8.htm

终的解释_覩终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聖人見微知著,覩終。”...

http://hanwen360.com/cy/339149.html

经络概念与经络系统_经络养生_【中医宝典】

...复杂的联络交会,组成了经络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 二、经络系统经络系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371.html

解析“见肝之肝传脾,当先实脾”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则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即已防传的观点。 从整体观念角度来理解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628.html

疮疡三因受病主治不同_《疡医大全》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内外因,内无七情干内,外无六淫伤外,由来也?其病得之于饥饱劳役,喜怒不常,饮食者,冷热不调,动作者,勤劳不惜,以致脏腑不和,营卫不顺,脾胃受伤,经络凝滞,故为疾者,外无六经形证,内无便溺阻隔,其多生于膜外、肉里、肌肤之间,如瘰 、痰注、气...

http://qihuangzhishu.com/344/130.htm

疮疡_《中医外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各种致病因素侵人人体后,就会破坏这种生理功能,引起局部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产生肿痛症状。如人体抗病能力低下,以及邪不能及时控制,则进一步形成热胜肉腐,肉腐为脓,从而导致脓肿的形成。在内脏的结块、疼痛、化脓,同样是由于脏腑气血凝滞...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xue/80-2-0.html

共找到275,5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