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_《藏经》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寒起于上,则阳中之阴邪也;寒起于下,则阴中之阴邪也。寒而颊赤多言者,阳中之阴邪也;热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阳邪也。寒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阴邪也;若不言者,不可治也。阴中之阴者,一生九死;阳中之阳中者,九生一死。阴病难治,阳病易医。诊其脉候,...

http://qihuangzhishu.com/161/11.htm

赵氏《贯》症因差误治法不合_《症因脉治》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尝读赵先生《贯》书,发明先天水火之论,深得守真先生《保命》阴阳微旨,此轩岐堂上,独契玄提,而有此出类之见。然其先天水火,诚为万世准绳。至于症论治之中,敢为先生一二指陈。如首《内经》十二官论,谓心主之官非心也,别有一心主,在无极无形...

http://qihuangzhishu.com/646/9.htm

口疮门主_《疡大全》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选要》曰∶夫口者,脾之窍,诸经多有会于口者。盖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为之运化津液,以养五气,节宣微爽,五脏之气偏胜,由是诸疾生焉。故口疮者,乃脾气凝滞,加之风热,治当清胃泻火。冯鲁瞻曰∶口疮者,心脾蕴热也。小儿阴气未生,阳气偏盛,又因...

http://qihuangzhishu.com/344/419.htm

吴又可《温疫》_《知必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当兵荒之际,瘟疫传染,欲另辟一书以济世,何不可有助于,惜以温为瘟,字义不清,意在瘟而说在于温。惟急下一说,合乎温症,其他论说,无非时邪之温病,混时邪于瘟疫,其贻害匪浅。时邪无时不有,瘟疫轻易不见。果系瘟疫,初病即有臭气触人;时邪初起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bibian5718/305-10-0.html

医学史的理论研究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中国医学史的理论研究是中国医学史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在中国医学史研究,注意总结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其内在发展规律是史研究的根本任务。 选择研究课题是研究工作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可在上述研究范围内,参考研究任务和目的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41.html

三消证治_《叶选医衡》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夫三消者,即《内经》之所云消瘅、消也。多饮而渴不止为上消,如气厥云∶肺消、膈消,奇病云∶消渴是也。消谷善饥为消。如脉要精微云∶瘅成为消。师传篇云∶胃热则消谷是也。溲便频膏浊不禁为下消,如病形篇云∶肝肾脉微小为消瘅,肝肾在下是...

http://qihuangzhishu.com/768/63.htm

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贯贬》予以批评。 巫闾子医贯序 卷之一\玄元肤 内经十二官论 阴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guan/index.html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这些说法很有道理。此书体例同《素问》注,后世学者认为此书之注在内容上优于《素问》,且属首创,其功颇宏。 3、张景岳的《类经》:张景岳把《内经)重新分类,再予合编,成《类经》一书。全书以《内经》原文为纲,吸取各家,附以个人心得,并对难懂...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5.html

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尚药奉御与殿监有责共同监视直至药成,然后由佐以上人员尝试后封印,写上该药名药物及组成,并注明制成之年月日,监视者亦均需署名,然后方可上奏。待皇上服该药之日,仍需由尚药奉御先尝,次殿监尝,再皇太子尝,然后才由皇上服用。侍御医的职责为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2.html

_《寿世保元》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扁鹊医病有六不治。骄恣不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足。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六不治也。云林子曰。越人之论。一三四五六是矣。二则于予心有未适然者。何也。轻者彼轻也。重者...

http://qihuangzhishu.com/572/45.htm

共找到345,4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