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溶血性贫血(表2)。但它们引起贫血的机制不尽相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红细胞内的病原微生物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作用。 (2)免疫机制参与的溶血性贫血:许多与感染有关的溶血性贫血有免疫机制参与,可分为以下3种。 ①自身免疫性:病原...
...获得性补体缺陷症的鉴别诊断: 获得性补体缺陷是补体活化(如循环免疫复合物或内毒素存在的情况下)过程中造成的,它可增加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在临床上,获得性初体缺陷很常见,如烧伤患者伴有的低补体血症和败血症;肾病综合征患者易患感染性疾病,其...
...治疗有效。 (2)切脾治疗有效。 (3)PAIgG增多。 (4)血小板相关补体3(PAC3)增多。 (5)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鉴别 首先要明确一点,ITP的诊断是排除性诊断。根据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
...。ITP还可与其他免疫病同时或先后发生,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结节性动脉炎、舍格伦综合征(干燥综合征,SS)、重症肌无力、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亢、桥本病)等。另外,有时也与血液系统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
... 如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胆管癌、甲状腺癌、乳腺癌、支气管肺癌等。 5.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异烟肼、硫性嘌呤、苯妥英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可诱发PRCA,多数属于急性过程,...
...,可完全康复,少数无反应者继续进展,或恶化,或转为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dcm)。 3、慢性活动型心肌炎 起病不典型,以慢性心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有反复性、发作性、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心肌细胞活检早期显示活动性心肌炎改变,但炎性持续(1年...
...新生儿感染性心肌病 新生儿心肌炎是在新生儿期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溶解和坏死,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功能障碍和全身症状的疾病。可散发或流行,临床表现不典型,较难早期发现而易延误治疗,病死率高,应引起重视...
...30min内)或迟发(24~96h)。 3.肌注或口服黄体酮可诱发本病。...
...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带菌者鼻咽部及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检出。在脑脊液涂片时病菌在中性粒细胞内外均可见到。该菌专性需氧,对培养基要求较高,通常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琼脂作分离,在5%~10%二氧化碳,浓度下生长较好。最适宜温度为35~...
...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2.白喉性心肌炎白喉杆菌可产生外毒素,一方面可阻断心肌细胞核蛋白体的蛋白质合成,另一方面可阻断肉碱介导的长链脂肪酸运入线粒体,导致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镜下,可见灶状心肌变性坏死(图8-42),心肌细胞出现嗜酸性变、肌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