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机制分为内、外凝血系统,内源凝血系统包括因子Ⅻ、Ⅺ、Ⅸ、Ⅷ、Ⅹ、Ⅴ、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等,可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为筛选试验。 男性:31.5~43.5s,女性:32~43s。 (1)PTT延长(受检者的测定值...
...复合物损伤了毛细血管或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基底膜胶原的暴露,从而激活因子Ⅻ,导致连锁反应引起内源性凝血。此外EHF患者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和黏滞性增加,以及休克和少尿期的酸中毒,均有促进DIC的作用。 B.肝素类物质增加:80%左右EHF患者...
...每次5~10mg/kg,1~2次/d。 4.纤溶抑制剂 高凝期和消耗低凝期忌用,继发纤溶亢进是严重出血主要原因时,与肝素合用,常用氨基己酸及抑肽酶。 5.补充疗法 在DIC得到控制、肝素化后进行,以免促进凝血、加重DIC。主要补充被消耗的...
...循环抗体和肾小球、肾小管或血管壁基底膜内源性抗原相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 上述沉着于肾单位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引起一系列的免疫损伤反应,如血管内凝血因子激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局部组织细胞...
...DIC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
...。肝病引起的DIC、有血管损伤或新鲜创面和切口的病人、肺结核空洞和溃疡病患者应慎用。肝素的剂量应因人而异。一般首次用量为0.5~1mg/kg,每4~6h给一次维持量,维持量一般为0.25~0.5mg/kg。具体应根据试管法凝血时间的测定来...
...复合物的1%。因子Ⅷ是一种水溶性糖蛋白,可被Xa或凝血酶激活为Ⅷa。内源性凝血系统中,在Ca2 及磷脂存在的条件下,Ⅷa以辅酶的形式参与因子Ⅸa对因子X的激活,使因子X被因子Ⅸa激活的速度大大提高。缺乏因子Ⅷ或因子Ⅸ时,凝血活酶生成减少,...
...内皮细胞归纳为一个系统,称为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RES),并认为这些细胞的起源、形态和功能是相同的。此后的许多实验发现,网状细胞和内皮细胞在发生来源方面不同于巨噬细胞,又缺乏明显的吞噬功能,也不能...
...氏综合征(Waterhuose-Friderichsen syndrome),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出血和坏死引起的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所致。近年研究认为主要是由于脑膜炎双球菌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迅速繁殖释放内毒素,所致微循环障碍,并且激活凝血...
...综合征(Waterhuose-Friderichsen syndrome),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出血和坏死引起的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所致。近年研究认为主要是由于脑膜炎双球菌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迅速繁殖释放内毒素,所致微循环障碍,并且激活凝血系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