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哲学与中医学的发展_【中医宝典】

...哲学。限于本文的篇幅, 本文就道的本体论对中医学的影响进行哲学反思, 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学向道教医学模式发展理论问题。 一、道教哲学的道本体论和中医学 道教哲学与中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以中医学为主体性而言, 在哲学上表现出以《周易》、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96.html

中医发展的几种思潮_【中医宝典】

...医学或者现代科学的渗透。而当前,这种认知模式依旧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开放性思维的建立。 对此,笔者认为中医药发展是建立在对时代先进文化、先进技术的兼容并蓄的基础上的。以中医产生来讲,就是充分吸纳了远古时期哲学、文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32.html

药物与方剂成就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秦汉是中国药物与方剂及其学术体系奠基的时期。在大量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药物与方剂所涉及的领域大大开拓。以《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中的方药及其理论最有代表性。它们分别被后世誉为“本草学经典”和“医方之祖”,对秦汉以前的方药及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25.html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_《中医妇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公元1624年,全书凡64卷,有《妇人规》3卷,强调阳气阴精互为生化,形成了全面温补的一派,这对妇科理论发展有重要意义。楼英著的《医学纲目》、李梃著的《医学入门》、龚信著的《古今医鉴》等,对妇科疾病也有精辟论述。此期,中医学对肾及命门学说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xue/81-1-2.html

中医内科学的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外因三类。;金元时期对中风的病因认识已从既往的“内虚邪中”发展为以“内风”立论。在症状学方面,《诸病源候论》论及的病候已达784条,对许多疾病的症状学特征描述得详细、准确,如《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指出“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膏淋者,淋...

http://qihuangzhishu.com/76/6.htm

提倡中医文化促中医发展——访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刘文瑞_【中医宝典】

...宏观世界的万物运动和微观世界如脏腑、经络、气血等存在着相互联系和影响;中医药文化的深邃,在于人文时代的精神土壤,与儒、佛、道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现代文化理念与表达方式存在相当的时空疏离感。中医药文化之丰富,体现在历史发展理论与治疗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93.html

绪论--免疫学发展简史_《医学免疫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16世纪中国医学家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伟大实践。此后,免疫学经历了经典免疫学时期、近代免疫学时期,从本世纪60年代起进入了现代免疫学的发展阶段。...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mianyixue/968-4-0.html

全国中医药科普宣传周活动启动_【中医宝典】

...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与直属单位、部分省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等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佘靖讲话指出,当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在新的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坚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157.html

药物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隋唐时期,海陆交通发达。使用药经验广泛交流,外来药物大量传入,尤其是唐代,政府重视药初学的发展,设置药园、促进了药物学的进步,无论在理论还是临床应用方面都很大的发展。 一、药物学的发展 唐代药物学的重大成就,首先是《新修本草》的编撰和颁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21.html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公元220-581年)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的积极性,给医学的发展带来危害。道教源于我国民间,东晋和南北朝时期道教教义理论和宗教组织迅速发展,形成一派很有影响的宗教势力,其根本教义在于追求长生不老,还宣扬“谶纬”之说和“清静虚无”等观点。这些宗教迷信和无所作为的思想,无疑对社会和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0.html

共找到55,09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