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臂亦冷,湿温胫冷,臂不冷,非下厥上行,阳微寒厥也。雷少逸曰∶湿温之病,议论纷纷,后学几无成法可遵。有言温病复感乎湿,名曰湿温,据此而论,是病乃在乎春;有言素伤于湿,因而中暑,暑湿相搏,名曰湿温,据此而论,是病又在乎夏;有言长夏初秋,湿中...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冬至后,天应...
...目录 《冯氏锦囊》山茵陈汤 《冯氏锦囊秘录》山茵陈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冯氏锦囊》:山茵陈汤【处方】山茵陈叶 泽泻 瓜蒌根 猪苓 生甘草生地黄【功能主治】治婴儿初生眼闭。【用法用量】上药水煎,其母食后服。凡服一二剂,且捏去旧乳,...
...是感受四时不同的温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古代对于“热病”,多用“温病”一语以概括;后人有认为“热”轻的为温,重的为热,但实质上是相同的,故温与热往往互称,又统称为温热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较急,初起时多见热象偏盛,而且容易化燥伤阴。...
...风湿、湿热、湿痰、湿肿、湿痹。发汗 羌活、仙术之类。分利渗泄 五苓加羌活。燥 羌活胜湿汤、平胃之类。解肌实表 风湿相搏,一身尽痛,金柜黄 防己汤。下 气实邪胜者,神佑、导火、舟车等丸。气虚者,桑白皮、茯苓、人参、葶苈、木香之类。各经主治药...
...目录 《经验方》茵陈车前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经验方》:茵陈车前饮【处方】茵陈 车前草各100克(或车前子20克)【制法】将茵陈、车前草加水1000克,煮取800克。【功能主治】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清热利尿,渗湿止泻。适用于急性...
...目录 《伤寒微旨》茵陈茯苓汤 《医方考》茵陈茯苓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伤寒微旨》:茵陈茯苓汤【处方】茯苓 桂枝各30克 猪苓21克 滑石15克 茵陈60克【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治阴黄。病人五六日,脉沉细微,身温四肢冷,...
...当急存胃中之津液.冬不藏精之温病.病入少阴.尤当急顾肾中之津液.至谓病温必在春时.则四时之中.非其时有其气者.当亦不免.即如内经言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岂咳嗽必在冬时耶.故仲景大法.断不泥四时言病也....
...《保健药膳》金钱败酱茵陈茶主要原料: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将金钱草、败酱草、茵陈煎汁1000克,加白糖代茶饮。效用说明:排石,利胆,消炎。须多服方见疗效,慢性胆囊炎患者,可经常饮用。 目录 《保健药膳》金钱败酱...
...《伤寒论》中原有温病,浑同于六经分篇之中,均名之为伤寒,未尝明指为温病也。况温病之原因各殊,或为风温,或为湿温,或为伏气成温,或为温热,受病之因既不同,治法即宜随证各异。有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者,有谓当分上中下三焦施治者,皆非确当之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