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安兄四首(之二)》苏轼 往蒙示先伯父事迹,但有感涕,专在卑怀。 重承诲谕,惶悚之至。 正冗迫中,不敢久留来使。 未暇写诸亲知书,乞为致意,非久遍发也。 《与子安兄四首(之三)》苏轼 墓表又于行状外寻访得好事,皆参验的实。 石上除字外,幸不用...
...《雄州抚问大辽国贺兴龙节使副口宣(元祐元年十月六日)》苏轼 有敕。 卿等远犯风埃,久勤轺传。 入疆兹始,授馆少安。 申命抚存,式昭眷奖。 《赵州赐大辽贺兴龙节人使茶药口宣(元祐元年十月六日)》苏轼 有敕。 卿等远饬使轺,来陈庆币。 川途甚...
...苏轼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 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 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 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
...《赐大辽贺兴龙节人使雄州回程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苏轼 有敕。 卿等聘事既成,归途尚邈。 属此冰霜之候,眷言来往之勤。 宜锡燕私,少纾行役。 《赐大辽贺正旦使副春幡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苏轼 有敕。 剪刻之工,...
...作书也。 数日前,饮醉后作顽石乱筱一纸,私甚惜之。 念公笃好,故以奉献,幸检至。 《与朱康叔十七首(之十)》苏轼 令子必在左右。 计安胜,不敢奉书。 舍弟已到官。 传闻筠州大水,城内丈余,不知虚的也。 屏赞、砚铭,无用之物,公好事之过,不敢...
...幅巾杖屡,尚可放浪于岷峨间也。 知吾兄亦清健,发不白,更请自爱,晚岁为道侣也。 余附清师口陈,此不覼缕。 《答宝月禅师三首(之三)》苏轼 有吴道子绢上画释迦佛一轴,虽颇损烂,然妙迹如生,意欲送院中供养。 如欲得之,请示一书,即为作记,并求的...
...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文章体现了作者“民以食为天”的民本思想,反映了作者与百姓同忧同乐的感情,充分展现出苏轼年轻时的个人思想及风格。...
...综上所述,毛滂身为潇洒派之宗祖,首开潇洒俊逸之风。他于后世作者之影响,虽然不如也不可能像苏轼那样革新创作手法、开拓思想境界,甚至也没有能像柳、秦、贺那样在词艺上用心良苦,但他的那些展示日常生活追求个性自由而又独具风格的词作,得到了古往今来...
...《皇帝为冬节奏告永裕陵神宗皇帝表本》苏轼 伏以历纪天正,史书日至。 感舒长于测景,增怵惕于履霜。 恭惟谥号皇帝,德迈尧仁,功恢禹迹。 游衣冠于原庙,徒仰威神;望松柏于桥山,永怀悲慕。 《皇太后殿夫人为冬节往永裕陵酌献神宗皇帝表本》苏轼 ...
...《答杨元素(赴登州)》苏轼 专人至,辱长笺为贶,礼意两过。 契故不浅,乃尔见疏。 悚息!悚息!比日起居何如?登州谢章未上,不敢致启事,近所传,盖非实也。 未由合并,千万顺时保爱。 人还,适在瓜洲道中。 裁谢不如礼。 《与杨康公》苏轼 两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