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漆色,光明冷彻。 背有铭云:“汉有善铜出白阳,取为镜,清如明,左龙右虎(俌)之。” 字体杂篆隶,真汉时字也。 白阳不知所在,岂南阳白水阳乎?“如”字应作“而”字使耳。 “左月右日”,皆未甚晓,更闲,为考之。 《与李方叔四首(之三)》苏轼 ...
...年代,当林语堂尚在海外飘零之时,身边却时时携带笨重的苏轼文集,后来写下文词优美、脍炙人口的《苏东坡传》。当他在《苏东坡传》中提到为其作传的理由时,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
...王君锡丈人文》苏轼 公之皇祖,孝著闾里。 迨兹百年,世济其美。 少相弟长,老相慈诲。 肃雍无间,施及娣姒。 颀然四人,厥德罔二。 轼始婚媾,公之犹子。 允有令德,夭阏莫遂。 惟公幼女,嗣执罍篚。 恩厚义重,报宜有以。 云何不淑,契阔生死。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苏轼才华出众,又有志为了国家而建功立业,但却遭人陷害,被贬黄州。幸而他为人心胸豁达,所以没有消沉下去,在畅游长江时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
...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苏轼 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 跰鲜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 此叟神完中有...
...第一状》苏轼 右臣准阁门告报,已降告命,除臣翰林学士知制诰者。 臣窃谓自从西掖,直迁内制,虽祖宗故事,而近岁以来,少有此比,非高材重德雅望,不在此选。 臣自量三者皆不迨人,骤当殊擢,实不自安。 伏望圣慈察臣至诚,非苟辞避,追还异恩,以厌公论...
...《谢制科启》苏轼 轼以薄材,亲承大问。 论议群起,予夺相乘。 不意圣恩之曲加,犹获从吏之殊宠。 伏读告命,重积震惶。 嘉其爱君之心,期以克终之誉。 辞不获命,愧无以堪。 某生于远方,性有愚直。 幼承父兄之余训,教以强己而力行。 虽为朝廷之...
...《仁宗皇帝御书颂(并叙)》苏轼 天禧中,仁宗皇帝在东宫。 故太傅邓国张文懿公讳士逊为太子谕德,帝亲书十二字以赐之,曰“寅亮天地,弼余一人”,又曰“日新其德”。 公之曾孙假承务郎臣钦臣,以属翰林学士臣苏轼为之颂二篇。 其一曰:天地不言,付...
... 臣无任。 《谢赐恤刑诏书表二首(之一)》苏轼 臣轼言。 伏蒙圣恩,赐臣钦恤刑狱诏书一道者。 时令举行,虽云故事;天心恻怛,本出至诚。 德既洽于好生,民虽死而无憾。 臣某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伏以刻木画地,志士不居;铄石流金,平人犹病。 宜...
...其二。 至于其间虽有制度,反复可见,而先儒说释,又加谬妄。 歌奏二事而曰相通,其音果和耶?圜极两统皆有所避,其法果当耶?法之二三,乐不可正,后世虽欲淳天下风,美天下俗,将何以哉?《汉封功臣》苏轼 问。 汉皇尝言:吾运筹得子房,给馈饷得萧相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