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以肾属北方水也。善诊者,当以是为法矣。)十二经脉之终 奈何?(终,谓尽也。)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螈 ,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此先以太阳之终者言之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颧交颠,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
...太阳多血。坐而伏者,短气也。行迟者,痹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持脉时,其人欠者,无病也。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吐沫。掌中寒,腹中寒。掌中热,气不足,虚火盛。诊时病患叉手摸心,...
...已成,坚硬而无热感者为脓未成,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触诊肌肤的方法可导源于《灵枢》诊尺肤,诊尺肤就是诊察肘关节内侧(尺泽穴)至寸口皮肤的缓急、滑涩以及寒温等以判断疾病的方法,与《素问》所说“循尺滑涩寒温之意”相吻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弱脉,三者之脉,皆指下模糊而不清爽,有似乎涩而确有分别也。肺之为脏,气多血少,故右寸见之,为合度之诊。肾之为脏,专司精血,故左尺见之,为虚残之候。不问男妇,凡尺中沉涩者,必艰于嗣,正血少精伤之症也。如怀子而得涩脉,则血不足以养胎。如无孕而得...
...,非死血也。’依法治之,下黑粪如梅核者碗许而愈。”俞震按:“尺脉沉实,则为下结粪。今两尺绝无而断结粪,又见取脉之巧非出一途。”余谓此非取脉之巧拙,乃为大小肠本不该侯于两尺部之明证。清季龙柏氏著《脉药联珠》一书,于大小肠之脉诊部位,标新立异,...
...弹手,时大,心下坚,十七日死。热病,七、八日,脉不软(一作喘),不散(一作数)者,当喑。喑后三日,温汗不出者,死。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舌焦干黑者,死。热病,未得汗,脉盛躁疾,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难瘥。热病,...
...类型等与疾病的关系,针对妇女、小儿等不同对象,详察细辨。 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的交谈,“诈病”者的假诉,要有所识别取舍。 切 诊 切诊主要含脉诊、触诊两部分。 一、脉诊 脉诊非常重要,但切忌夸张到神秘不可捉摸的程度,...
...知道它的利弊,不问不说。 医生的主观因素,由于诊断不认真,观察不仔细,粗枝大叶,或由于水平关系,或由于光线不好,病人体位不正,或由于病人不合作,望诊时,观察舌苔,把白苔看成黄苔,苔不腻看成腻,切诊时,脉的浮、沉、迟、数等脉象,也可以评错,腹诊...
...则将闻诊与其他三诊相提并论,以望、闻、问、切为序,确立了闻诊在四诊中的位置,强调了闻诊的重要性。然而,作为四诊之一的闻诊,在当今中医界渐有被忽视的势头。 言扁鹊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诊者...
...疾病的虚实证候。徐灵胎说:“虚实之要,莫逃于脉”。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 2、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虚劳,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