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评析

...本章一开头提出了三对范畴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这实际上是真假、美丑、善恶的问题。老子试图说明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其实质往往并不一致。这之中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按照这三条原则,以“信言”、“善行”、“真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74.html

老子·道经·第四章解读

...理解。老子“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关系的谐合,追求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与道 、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刘伶的这种惊世骇俗的言行,正是对世俗和礼教的唾弃,正是把自己的精神、肉体融合到自然广大...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3.html

老子他说》第三章宋真宗贿赂宰相_道家_【文学360】

...罪过。 我们引用了这一段历史的事实,来说明《老子》这一章“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被宋真宗反用的前因后果,当然并非老子的本意,更不可随便又给老子背上黑锅。 总之,我们不要忘了老子著述的本意,首重效法自然道德的原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9.html

第三十九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贞”下有“”字。 谦之案此句疑有误文。诸河、王本、顾欢本、磻溪、景福、楼正、室町、柰卷句同此。范本作“王侯以为贞,将恐溪”,高翿作“侯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傅奕作“王侯以为贞而贵高,将恐溪”,彭耜,赵孟俯同傅本,惟“王侯”作“...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5.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六章评析

...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我们感到,这一章又一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来源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9.html

老子·道经·第十七章评析

...”。在《帝王世纪》中,记载了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五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尧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饮,耕田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种生动的画面,可以说是对老子的“百姓皆曰我自然”的最好图解。 在...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9.html

老子他说》第六章人为神的守护人_道家_【文学360】

...法则,随时随地加以特别保养,便是修炼神仙丹法的最基本的工夫。如果用西洋的文化分类观念,这当然属于神权思想时代的代表作。但是把老子的“谷神”之说,一变而为守护谷神,可以达到长生不死羽化登仙,这却是老子的道家思想一变为道教太上老君的第一蜕变。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2.html

道家思想对生命的观点_道家_【文学360】

...一般认为道家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幻想通过各种养生修炼达到长寿不死,“因而开创了中医养生学” ;或从考察养生学源流的角度说“寿命的无限延长说,即源自哲学特别是老庄学说 。著名的中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强调指出“道家思想...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42.html

第十一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又荀子性恶篇“陶人埏埴以为器。”又云“陶人埏埴生瓦。”注“埏音膻,击也;埴,黏土也。”又庄子马蹄篇“陶人曰‘我善治埴。’”崔云“土也。”司马云“埴土可以为陶器。”文谊均与老子同,当从之。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有,室之用。 谦...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7.html

司马承祯思想

...分为“七阶次”,即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此“五渐门”、“七阶次”,他认为又可以概括为“简缘”、“无欲”、“静,心”三戒。只需勤修“三戒”,就能达到“与道冥一,万虑皆遗”的仙真境界。他的思想对北宋理学的“主静去欲”理论的...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5564.html

共找到613,8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