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是相思、他顾,也就是考虑自身以外的事物。所以习惯上说“我想你”,而不是“我思你”;我“自思”,而不是我“自想”。 思代表本能、欲望。《素问·热论》:“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用思来表示食欲。《素问·痿论》中云:“思想无穷,所愿...
...从事功方面来讲,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建立一代事功的帝王,严格说来,只有汉文帝和清初的康熙。尤其康熙善于运用黄老之道的成就,更有过于汉文帝的作为。 汉文帝是老老实实地实行老子的哲学来治国,奠定两汉四百年的刘家天下。康熙是灵活运用黄老的法则,...
...后汉书六十六范升传,升奏议引:‘颜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可谓知教,颜可谓善学矣。”下引老子曰:“学道日损。”以“学道”二字连,知有误文,惟以博文约礼为“学”,则为“学”之古义。 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 严可均曰:“又损之”,河上...
...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囗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绝学无忧”这四个字,有些人重新整理《老子》,将它归于前面一章,成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绝学无忧”做起来很难。绝学就是不要一切学问,什么...
...的描绘。胡寄窗说:“我们研究老子小国寡民思想,要分析产生这种理想的阶级根源、时代因素以及其所企图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小国寡民是针对当时的广土众民政策而发的。他们认为广土众民政策是一切祸患的根源。作到小国寡民便可以消弭兼并战争,做到‘虽有甲兵,...
...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孔丘问:“观其同,有何乐哉?”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闻...
...理解。老子说:“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关系的谐合,追求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与道 、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刘伶的这种惊世骇俗的言行,正是对世俗和礼教的唾弃,正是把自己的精神、肉体融合到自然广大...
...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於後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於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吸取了老子的这一观点。但接下来的结论,荀子与老子不同,他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金”;提出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
...”等五篇,这种体例在以前的医书中从没有被发现。许浚指出,“内景”一词来源于《黄庭经》,而《黄庭经》作为道家最高经典之一,融合了医学和道家思想的精华。 其次,《东医宝鉴》中非常重视构成人的生命的三要素--精、气、神,而关于精、气、神的内容均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