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感染性腹泻病的重要病原,近年来呈广泛流行,传染性强,症状严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二)病毒:60年代初期,我国就有“秋季腹泻”流行,均认为系病毒引起,实际上当时把病因不明的腹泻均认为病毒性腹泻。由于经济和卫生状况的改善和防治工作的不断...
...(一)传染源 患者与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急性期粪便中有大量病毒颗粒,病后可持续排毒4~8天,极少数可长达18~42天。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
...引起小儿腹泻者尚有埃可病毒9、10、12、13、14、22、23、24型,柯萨奇病毒A组9、17、18、20~24型及B组2、3型。国内自1963年起也曾在福州、上海、广西等地从腹泻病儿粪便中分离出埃可病毒;上海分离的属7和18型,1973年...
...必须严重消毒隔离,否则易在儿科病房发生交叉感染。消毒方法以过氧乙酸烟熏效果最好,其次是用新消毒表面消毒再加紫外线照射。腹泻病例的病房最好每月用过氧乙酸烟熏彻底消毒; ⑧下地玩耍的小儿饭前便后要洗手; ⑨医务人员要努力宣传小儿腹泻的预防措施,...
...慢性病毒血症患者注入免疫球蛋白可引发传染性红斑。相反,在免疫受损(如慢性溶血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综合征)宿主,此病毒引起的疾病往往是严重的,是因红细胞系前体细胞被B19破坏所致。正常宿主能够耐受7~10天的红细胞生成停止;但溶血性疾病患者则需要增加...
...引起旅行者腹泻的病原体可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两类。霍乱、ETEC、EAEC、病毒及引起食物中毒的大多数细菌多属于非侵袭性病原体,由于病原体为非侵袭性,多无组织学变化,其感染主要在小肠,故其临床特征是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无发热或明显腹痛,...
...小儿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即HCV)引起的一种以损害肝脏为主的传染性疾病。曾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体,由于其起病隐匿,转为慢性的几率高,易导致肝硬化...
...确诊病例。儿童中存在一种以上病毒的重叠或合并感染,需要加以区分。 鉴别 1.感染中毒性疾病 由于小儿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尚不健全,对从体外进入的药物或其他有毒物质,或体内产生的代谢活性物质或终末产物缺乏足够的灭活减毒能力,所以容易发生肝损害和...
...很多人一患上腹泻,不管黄连素、诺氟沙星等,一两天病情好转后再继续服用一两天就可以停药。若腹泻一两天,症状有加重趋势,就必须到医院诊治。 有些腹泻不是因细菌感染引发的,吃抗菌素治疗是无效的,因此不必吃药。非细菌感染的腹泻包括:病毒感染性腹泻...
...病毒和埃可病毒传播极广,夏秋季发生流行较多。小儿受染机会虽较成人为多,但也有主要侵犯成人的流行报道。这些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易在家庭及集体机构中散布,继发感染可高达40%~70%,但隐性感染远较显性感染者多,其比例可达130∶1。本病终年可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