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近年来由于临床诊断方法和技术的进步,对假瘤的诊断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其诊断要点是: 1.早期发展较快,而一般真性肿瘤发展较慢。 2.眼外肌易受累,故较早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及复视等。 3.因肉芽增生压迫,易造成眶内循环障碍,往往有结膜充血...
...肌肉组织及黏液瘤样组织等,故Minssen(1896)称其为混合瘤,亦称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混合瘤并非绝对良性,属低度恶性的肿瘤,也称临界瘤。...
...特异性。在少数尸检病例中,可发现有脉络丛乳头状瘤在软脑脊膜上种植,但此类病例往往无播散症状。 脉络丛肥大由Davis于1924年提出,主要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内脉络丛增大,伴有先天性脑积水。与双侧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不同,虽然脉络丛组织过度分泌...
...眼部毛细血管瘤最多发生于出生后的3个月以内,随后的3个月增长较快。尤其是原发于眼睑皮肤者,1,2个月内可波及全眼睑及面颊部。多数患儿于1岁之后病变静止,且有自发消退倾向。Margileth等观察大批量儿童皮肤血管瘤,30%的病变3岁时自行...
...三尖瓣反流时,可闻及舒张早期隆隆样杂音,也可合并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若杂音随呼吸或体位而改变,应高度怀疑右房黏液瘤的存在。 心室的黏液瘤更属少见,国内资料仅占1.48%(9/607)。 右室黏液瘤可引起右室充盈或血液输出障碍,常表现为右心功能不...
...(一)发病原因 心包转移瘤的原发病变80%为原发性支气管癌、乳腺癌、白血病、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少见的是胃肠系统肿瘤、卵巢癌、宫颈癌、肉瘤、胸腺癌及黑色素瘤。 (二)发病机制 心包转移瘤的形成通过下述途径: 1.恶性纵隔肿瘤广泛...
...毫米至数厘米,偶有病变扩大到大部分外阴,甚至阴道。肿瘤表面可呈现水泡,破裂后流出淋巴液。镜下可见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有呈囊性扩张的淋巴管,其内层为内皮细胞所覆盖。囊腔内积有淋巴液及淋巴细胞,有时淋巴管瘤还可合并血管瘤成分。临床上虽可分3型,但常...
...生长抑素瘤。1979年Krejs全面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特征。生长抑素瘤是最罕见的功能性内分泌肿瘤之一,迄今国外资料还不是50例,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病的发病年龄较大,自26~84岁,平均51岁。男、女病人几乎均等。...
...多形性腺瘤多表现病程较长,常在1年以上。发生于20~50岁青壮年,无自发痛感。典型症状为泪腺区无痛性包块,缓慢增大。较少疼痛、复视。最常见的症状为单眼进行性眼球突出及眼球下移位,眶外上方可扪及硬性肿物,表面有正常泪腺时触诊有颗粒感,无触痛...
...好发于四肢,尤其是下肢。亦可见于头、颈、面、胃、腹腔后及后纵隔等。颅内、椎管内也不太少见。 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物。圆形或卵圆形,质地坚韧,如过大者由于瘤体内发生液化可呈囊性,也可穿刺抽出红褐色液体。肿物能随神经轴向两则摆动而不能上下移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