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不吐,名恶心,气与痰壅,非乌药不开,大半夏汤,或小半夏茯苓汤。(见痰饮。)仲景云∶欲吐者不可下之,以气方上涌,不可逆之使下,致抑塞愦乱也。又云∶食已即吐,(火也。)大黄甘草汤下之者,以既吐矣,吐而不已,有升无降,当引令下行也。呕吐津液既出...
...病证名。经行后期证型之一。多因气滞、寒凝,以致瘀血内阻冲任,经血不能按时下达胞宫所致。气滞血瘀者,症见经期错后,经量涩少,经血色紫暗有块,少腹胀痛,排气得舒,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方用过期饮;寒凝血瘀者,月经愆期,经血色暗有块,小腹冷痛,喜温...
...,此说是矣。然谓为天一之水,充周流灌,以至于瘀蓄,则窃以为不然。夫天一之水,精也、血也、津液也,此人身之圣水,惟患其少,不患其多,安有变为痰饮之理。且停饮之人,往往呕吐,所吐之水,或清或黄,或酸或腐,动辄盈盆,天一之水,顾若此之贱且多乎!盖...
...,亦宜冷与之饮,以顺其性。痰饮为患,或呕或吐恶心,或头眩,或中脘不快,或发寒热,或食生冷,脾胃不和,二陈汤加丁香、乌梅、生姜七片,痞痛加草豆蔻。胃气虚弱,不能饮食呕吐,藿香安胃散,藿香、丁香、人参、陈皮、生姜同煎。肝火出胃,逆上呕吐,抑青丸...
...白附子(炮) 皂角仁(炒黄) 半夏曲(各一两) 白矾(枯,五钱)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生姜薄荷汤送下,食后,临卧,日进二服。大半夏汤 治痰饮脾胃不和,咳嗽呕吐,饮食不入。半夏 白茯苓 生姜(各二钱)上姜水煎服。胃痞加陈皮。...
...∪��W贩??? 至!今,未见复发。【医生甲】本患者症状表现复杂,如何判断为脾虚痰饮之眩晕病证?【老师】患者症状表现固然复杂,然其主症则为三个:头晕、呕吐、浮肿。头晕、眼花,甚者如坐舟车,自觉天旋地转,以致日不能开,身不能动者,为眩晕病。《灵枢...
...肝郁气滞2型。 一、痰湿内阻 (一)症状 脘腹胀满不适,恶心呕吐,伴有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身重肢倦,或见咳嗽痰多,口淡不渴。 (二)治法 (1)选穴 脾俞、内关、中脘、足三里、丰隆。 (2)定位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邪侵犯肺、脾、肾等脏,使水液敷布,排泄失常,或致三焦水道失畅,影响水液的正常代谢。乃致水湿停聚,酿成痰饮;如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煎熬津液而成痰;或素食肥甘、嗜酒,亦能引起湿聚而生痰,一般以质稠浊者为痰,...
...有邵兄而讳马者,年五十患呕吐,吐物如烂猪肺状,胸背胀。市上诸医皆以翻胃治之不效,而反加潮热烦躁,饮食不入口。歙医谓肺坏,辞去不治。延予治之。诊其脉两寸滑数,左关尺涩。予曰∶此瘀血痰饮症也,非肺坏,果若肺坏,声音当哑,今声亮而独胸背作胀,...
...编著还有《中华百科辞典》、《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等。 【舒新城(1892-1960)】出版家。湖南溆浦人。1917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中学教员和大学教授。1928年主持《辞海》(1936年版)编纂工作,后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兼图书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