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支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不足,是为补法,如肺经虚证,应于卯时针刺。本法亦可与子母补泻配合应用。参见子母补泻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2/301.htm

纳支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不足,是为补法,如肺经虚证,应于卯时针刺。本法亦可与子母补泻配合应用。参见子母补泻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2/743.htm

归经_【中医宝典】

...蒙是心的病症,故二者归心经,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归经学说的重要依据。掌握归经学说可作为处方用药、随症加减选药的依据;可以归经为线索,探求药物的潜在功能,扩大其应用范围;然应用归经学说时必须与药物的性味、升降浮沉相结合,同时各脏腑问用药必须相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930.html

灸用火善恶补泻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凡四肢者。身之支干也。其气系于五脏六腑。其身度浅薄。灸之不欲过多。须根据经数也过谓余病。则宜根据之。若香港脚。不拘此例。风毒灸之。务欲多也。根据此经数。则卒难愈疾。小品论灸有八木火。明堂论灸之补泻。若能根据之。应有道理。八木之火。凡灸用...

http://qihuangzhishu.com/601/71.htm

阴阳虚实补泻先后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在下。(阳明行足跗之上,厥阴行足跗之内而在二经之中,少阴行足跗之下也。)补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 ,以极出其邪气;(同前《终始篇》。补当作刺。刺虽多,其要惟二,则补泻而已。一者因其方实,故当深取之,勿按其 ,欲以出其邪气,此泻法也。 ,委...

http://qihuangzhishu.com/481/271.htm

春夏秋冬深浅补泻_《卫生宝鉴》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春夏刺者.皆先深而后浅.秋冬刺者.皆先浅而后深.凡补泻皆然....

http://qihuangzhishu.com/632/219.htm

钱伯文_五、遣方用药以固护胃气为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水谷之精气灌溉五脏,滋养周身,同时排泄糟粕,使脏腑精气上下流行,循环化生。脾胃气虚,升降失常,脏腑经络、四肢九窍失常,便会产生种种病端,所谓“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脾虚则九窍不通”。因此,治疗用药务必注意增强胃气,提高食欲,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anbowen/476-3-5.html

又曰二百七十六_《针灸神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荣卫不通万病侵,百般疼痛肚中生,大小风疼在四梢,千般疮髓在皮侵,若用医工玄妙法,除是飞腾水火针。一针五脏都针遍,通身疼痛一针攻,针针调阳补阴经,春刺浅兮秋刺深,安详仔细用心寻,迎随补泻知逆顺。得效针候定浮沉,万万逞价值千金,一穴能分鬼神哭...

http://qihuangzhishu.com/791/300.htm

补泻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补泻即补和泻是治疗上的两个重要原则。 【补泻】 补和泻是治疗上的两个重要原则。“补”,主要用于治疗虚证。“泻”,主要用于治疗实证。在针灸疗法中的补泻主要是通过应用不同手法以产生不同刺激强度与特点而取得的。古代应用的针法补泻种类很多,主要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00.html

厚朴温中汤重在祛邪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平胃散的加减方,即平胃散去大枣,以草豆蔻仁易苍术,加茯苓、木香、干姜。但从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分析,二方有着很大的区别。 本四时用药为李东垣的用药法度之一。李东垣根据《内经》“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提出“随时用药”。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指出:“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771.html

共找到112,56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