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望诊部位。指鼻。《灵枢·五色》:“明堂者,鼻也。”②针灸模型或图书表明腧穴的标志点,人体经脉孔穴图,旧称明堂图或明堂孔穴图。《医说》:“今医家记针灸之穴,为偶人点志其处,名明堂。”③上星穴。《太平圣惠方》:“明堂一穴,在鼻直上入发际一...
...郁李根【气味】酸,凉,无毒。【主治】齿龈肿,龋齿,坚齿(《本经》)。去白虫(《别录》)。治风虫牙痛,浓煎含漱。治小儿身热,作汤浴之(大明)。宣结气,破积聚(甄权)。...
...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而成,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针灸学专著,对针灸学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世针灸家所推崇。 该书引用了《难经》、《素问》、《子午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千金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针经指南》、《针灸资生经》...
...正人形第七图(图)上星 一穴,在直鼻上入发际一寸陷者中。灸七壮。主头风目眩,鼻塞不闻香臭。膻中 一穴,在两乳间陷者中。灸五壮,主胸膈满闷,咳嗽气短,喉中鸣,妇人奶脉滞,无汗,下灸立愈。岐伯云∶积气干噎。巨阙 一穴,在鸠尾穴下一寸陷者中。灸...
...后顶 一穴,在百会后一寸五分,玉枕骨上陷者中。灸三壮。主目不明,恶风寒,头目眩重。背人形第九图(图)扁骨 二穴,在肩端上两骨间陷者中。灸三壮。主肩中热,指臂痛也。腰俞 一穴,在二十一椎节下间陷者中。灸五壮。主腰疼不能久立,腰以下至足冷不仁...
...正人形第六图(图)小儿多涕者,是脑门被风拍着及肺寒也。灸囟会一穴三壮。炷如小麦大。在上星上一寸,直鼻。小儿急喉痹,灸天突穴一壮,在项结喉下三寸两骨间。炷如小麦大。小儿食痫者,先寒热洒淅乃发也。灸鸠尾上五分,三壮。炷如小麦大。小儿牛痫,目...
...方书。五十卷。唐·甄立言撰(《旧唐书·经籍志》题甄权撰)。原书已佚,其中部分佚文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
...方书。五十卷。唐·甄立言撰(《旧唐书·经籍志》题甄权撰)。原书已佚,其中部分佚文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
...辛大温,无毒。煨熟用。子名红豆蔻。发明 良姜辛热纯阳,上升入足阳明、太阴二经。为客寒所犯,则逆冷霍乱,腹痛诸病生焉。辛温暖脾胃而逐寒邪,则胃中冷逆自除,霍乱腹痛自愈。甄权治腹内久冷气痛,去风冷痹弱。《大明》主转筋,泻利反胃,解酒毒,消食。...
...韩保升《重注》宋马志《开宝》苏颂《图经》唐慎微《证类》寇宗奭《衍义》大明《日华》金张元素《珍珠囊》元李杲《法象》王好古《汤液》朱震亨《补遗》明汪颖《食物》汪机《会编》王纶《集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