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简称甲乙。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共十卷,后改编为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本书是将素问(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更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05.htm

黄帝明堂灸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内容全同。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中的明堂灸小儿明堂灸的全文,改题此名刊行者。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方法和所治疾痛。并附40余幅腧穴。现存...

http://qihuangzhishu.com/169/686.htm

黄帝明堂灸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内容全同。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中的明堂灸小儿明堂灸的全文,改题此名刊行者。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方法和所治疾痛。并附40余幅腧穴。现存...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95.htm

承淡安_承淡安澄江针灸学派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人体骨骼、人体肌肉、人体血管分布图、人体神经分布图,并按照解剖部位标记各腧穴所处位置,使读者一目了然。在穴图解一书中,承淡安按头、躯干、手、肘、膝、足等部位,绘制17幅穴骨骼,将腧穴骨骼的关系描述得清楚明了,十分便于学习。...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gdanan/443-3-0.html

两宋时期校正书局医书大量刊行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腧穴针灸简要济众方。校正医书局所刻刊行的医书计有补注神农本草等10部,已如上文所述。南宋偏安江南后,国势衰弱、财力日础,因而中央官刻医书种数极少,仅三、四种。北宋时期,地方官刻医书种类很少,主要有:熙宁二(1069)两浙东路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3-2.html

独特的针灸疗法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 继唐代之后,针灸学在宋代进一步取得显著的发展,主要有下述几件事例可以说明:一是在公元1026年,有一部全国性的针灸学专著新铸铜人腧穴针灸问世。这部书是当时针灸学家惟一所编著。作者对10世纪以前的中国针灸学进行较大规模的整理、总结...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04.html

腧穴应激经络应激_【中医宝典】

...,经络(指感传经络)是潜在的和显性的知觉延伸的线路。根据这种认识,笔者对腧穴、感传现象以及内经等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中所记载的经络循行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解释。④腧穴和经络现象是古代中医学发现的一种应激形式,并且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发明了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18.html

针灸模型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形象的针灸模型比仅有的文字记载更能让人理解,对于教学、临床以及科研有着无以替代的地位。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针灸模型当数宋王惟一设计铸造的天圣针灸铜人铜人作为最据代表的针灸模型在此后各个朝代均得到十分重视。关于针灸铜人,将其作为专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1.html

两宋医学家传记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王氏明堂3卷,惜未传世,天圣四年(1026),宋政府再次征集、校订医书,惟一奉诏竭心,考订针灸著作。仁宗以为“古经训庆至精,学者执封多失,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形,复令创铸铜人为式。”(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夏竦序中国书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28.html

石关穴_胸部腹部穴位_【人体穴位】人体穴位大全

...石关穴,穴名。出针灸甲乙太平圣惠方作右关。别名石阙。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另说在脐上2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脐上2寸,旁开1.5寸(铜人腧穴针灸)...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98.html

共找到599,0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