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

http://wenxue360.com/author/366.html

萧何追韩信故事背景_兵家_【文学360】

...《萧何追韩信》是一篇历史故事,文章涉及因素很多,但最为关键是人才问题,文章开头就交代了故事背景,写汉王刘邦遭楚王忌讳,被远封巴蜀和汉中,身处不利境遇.而汉王对现状极其不满,一心养精蓄锐,和楚王项羽再争天下.正当用人之际,萧何突然出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48.html

泊船瓜洲评析_【古诗文大全】

...是春风吹绿,但是那葱绿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1403.html

苏轼反对新法_文学家_【文学360】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平和世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09.html

金铜仙人辞汉歌创作背景_【古诗文大全】

...。诗人那“唐诸王孙”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现实,诗人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此诗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创作。...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3164.html

司马光藏书

...英宗时为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后诏他编写《历代君臣事迹》,神宗赐名为《资治通鉴》。元丰七年(1084)书成,共294卷,上下贯穿1 362年治乱兴衰之史实,参阅了龙图阁、天章阁、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及私人...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405.html

张载与中医药_【中医宝典】

...并将之作为古代学界崇尚人与天地和谐有力论证。 在政治抱负上,张载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冲击。但他坚持主张实施温和社会变革,实行井田制,以达到均平,使富者不失其富,贫者渐失其贫。这对现今中国社会经济模式转型是有启迪作用。 横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360.html

武陵桃源送人创作背景_【古诗文大全】

...使得人们追寻心灵深处中对于生命短暂忧郁。因此,许多笃信道教诗人在他们作品中,常常会描写他们近乎幻觉式想象。据刘中文先生考证,在现存唐人诗词中,以“桃花源”为题作品达21题24首之多,包融《武陵桃源送人》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4458.html

寄李儋元锡创作背景_【古诗文大全】

...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心情是焦急忧虑。这就是此诗政治背景。...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1068.html

沈括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沈括(1031--1095)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属浙江)人 。曾举进士,历仕三司使、军器监及司天监等职。政治上支持王安石变法革新,积极参预制订新法、整顿盐政、兴修水利、抑制兼并及发展生产,又参预军制改革,率兵击败西夏...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enkuo/index.html

共找到846,87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