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他更是有条件阅读到许多医学典籍,潜心钻研。在对医学史上有关脉学的资料进行认真鉴别和整理的基础上,他撰写了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脉经。它吸收扁鹊、华驼和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理论,首次总结了两晋以前的脉学经验,对脉学发展作出了巨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7.html

脉学_【中医宝典】

...他更是有条件阅读到许多医学典籍,潜心钻研。在对医学史上有关脉学的资料进行认真鉴别和整理的基础上,他撰写了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脉经。它吸收扁鹊、华驼和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理论,首次总结了两晋以前的脉学经验,对脉学发展作出了巨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90.html

濒湖脉学·细_濒湖脉学

...细 阴 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耎。若丝线之应指。脉经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 蓬。状其柔细也。 脉诀言:往来极微。是微反大于细矣。经相背。 【体状诗】 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65.html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反映战国时期医学理论水平的,基本定稿时期应不晚于战国时期。当然,其中有些内容可能出于秦汉及六朝人之手。 黄帝内经所引古代医籍。有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经脉五色脉经等。说明在内经之前已有许多种...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73.html

七表八里九道脉名_医学入门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阳。惟脉经仲景合也。经以上中下九候为九道,的非歌诀九道之谓也。戴同父有脉诀刊误,朱文公谓其辞俚而浅。但脉诀世俗诵习已惯,表里名义,初学不可不知。九道从丹溪者,脉经有数无短,内经有革无牢故也。...

http://qihuangzhishu.com/346/35.htm

濒湖脉学·促_濒湖脉学

...促 阳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脉经。如蹶之趣。徐疾不常。黎氏。 脉经但言:数而止为促。脉诀乃云:并居寸口不言时止者。谬矣。数止为促。缓止为结。何独寸口哉? 【体状诗】 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68.html

序_扁鹊心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为医家正传,后世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皆不师内经,惟采本草诸书,各以己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矣。(王叔和、朱肱乌可仲景同列,若云仲景不师内经,试观伤寒金匮二书,不本...

http://qihuangzhishu.com/777/3.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脉经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王叔和编撰。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脉经开宗明义指出“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脉经正是针对这些...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39.htm

伤寒论直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清·张锡驹撰。刊于1712年。本书张卿子伤寒论相似,只删去王叔和本“伤寒例”,其余照录。宗旨,维护旧论。注释方法亦取“汇节分章”法,其突出见解是“六经六气学说”。认为人天地相通,正常情况下人体六气运行由一至三,即由...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08.htm

伤寒论直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清·张锡驹撰。刊于1712年。本书张卿子伤寒论相似,只删去王叔和本“伤寒例”,其余照录。宗旨,维护旧论。注释方法亦取“汇节分章”法,其突出见解是“六经六气学说”。认为人天地相通,正常情况下人体六气运行由一至三,即由...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18.htm

共找到574,5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