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汤人参 白术(蜜炙)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茯苓 白芍 炙甘草(各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水煎服。宣气汤白术(蜜炙) 郁李仁 葶苈子 桑白皮 炙甘草 赤茯苓 陈皮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黄 水煎服。...
...小儿多因断脐失护,风冷乘入,传于大肠,遂成寒泻之证,其候粪色青白,腹痛肠鸣,古法主先用和气饮温散之(如苍术、紫苏、防风、赤苓、豆豉、藿香、陈皮、浓朴、炙甘草,引用生姜、灯芯)。再以调中汤温补之(如人参、茯苓、藿香、炒白术、炙甘草、煨木香、...
...目录 《百一选方》二贤汤 《百一》二贤汤 《是斋百一选方》二贤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百一选方》卷五:二贤汤【处方】橘红120克 炙甘草30克【功能主治】化痰理气,健脾消滞。主痰阻气滞,食后胸满。【用法用量】上药为末,白汤调服。...
...禹余粮,与赤石脂作用相似,善于固下止泻,止带止血。治疗产后或老弱泄痢甚者,常用《产孕集》中的禹余粮汤。 方用:禹余粮15克,白术、干姜各6克,党参30克,茯苓9克,陈皮3克,川芎3克,炙甘草3克,木香3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的29、30条,主治误汗后伤及阴血而出现的脚挛急不伸之证,药物组成为白芍药、炙甘草各四两。方中白芍酸苦入厥阴,敛阴和营,《本经》谓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
...效果显著。 药物组成:九制附片、干姜、炙甘草、淫羊藿、柏子仁、磁石、生龙牡、砂仁、肉桂、桂枝等。 方解:方中九制附片、干姜、炙甘草配伍源于《伤寒论》中回阳救逆名方四逆汤,其方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附子生用,辛温大热,驱寒回阳;干姜辛温,助...
...咳时微汗出,遇风咳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白滑。此为太阳表虚证哮喘。法宜解肌祛风,降逆平喘,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主之。处方桂枝6克 炙甘草3克 白芍6克 生姜10克 大枣15克 厚朴4克 杏仁6克 紫菀6克 防风3克 五剂【二诊】服上方...
...咳时微汗出,遇风咳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白滑。此为太阳表虚证哮喘。法宜解肌祛风,降逆平喘,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主之。处方桂枝6克 炙甘草3克 白芍6克 生姜10克 大枣15克 厚朴4克 杏仁6克 紫菀6克 防风3克 五剂【二诊】服上方...
...虚,宜十全大补汤。若兼外邪发热,宜补阴益气煎。若兼外邪发热而中寒,背恶寒者,宜理阴煎加减治之。若兼阳虚内寒,宜五君子煎。若阳盛阴虚兼内热者,宜五福饮加白芍、黄芩、地骨皮之类,随宜用之。补虚汤人参 黄 (蜜炙,各一钱半) 肉桂 炙甘草(各五分...
... 三阴煎(《景岳全书》) 当归 熟地 炙甘草 芍药 枣仁 人参 三妙丸(《医学正传》) 苍术 黄柏 牛膝 三奇散(《普济方》) 枳壳 黄芪 防风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麻黄 杏仁 甘草 三柴胡饮(《景岳全书》) 柴胡 芍药 炙甘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