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六腑之一。又名外腑、孤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难经·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分上焦、中焦、下焦。从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
...,就正好印证了《老子》的一句话:“上善若水。”善在上,水在下,老子的精神尽在其中。(2)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对肾这一官,我思考了很多年,直到近年才觉得对这个问题逐渐清晰起来。要弄清这...
...隋志》始著于录。然《隋志》虽名九卷,已注明“梁八卷”,是其书自梁以来早阙其一卷,故全元起注本仅八卷,已亡其第七篇,是为《素问》原书最初之本。至唐·王冰作注,不知所据何书,妄称得先师秘本,即惰所亡之第七篇,窜入本书,移易篇第,纂为二十四卷,是为...
...身重之症,时师止知燥湿,而不知补虚。《素问·示从容论》篇。历言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足知身重乃虚症也。宜补中益气汤加减,八味丸消息与之。正所虚则邪易侵感,治标不治本,非法也。...
...隋志》始著于录。然《隋志》虽名九卷,已注明“梁八卷”,是其书自梁以来早阙其一卷,故全元起注本仅八卷,已亡其第七篇,是为《素问》原书最初之本。至唐·王冰作注,不知所据何书,妄称得先师秘本,即惰所亡之第七篇,窜入本书,移易篇第,纂为二十四卷,是为...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六。黄帝曰:有病口甘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于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清气,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羹之所致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者...
...角端距离处。一说在第五胸椎突起两旁各开1.5寸处(《针灸学》江苏中医进修学校)。主治五劳七伤,骨蒸潮热,面黄体瘦,饮食无味,咳嗽,遗精,盗汗,心痛,胸背引痛等。艾炷灸3-7壮。肓①指肓膜。《素问·奇病论》:“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左传·成...
...南。古人君皆南面而朝,故谓有人君之象。《素问·灵兰秘典论》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为手足三阴三阳十二官之尊,万神之宰,人身之主。离为火,属阳、气也,而中一爻来自坤元,真阴寄在其中。坎为水,而其中一爻来自乾元,真阳寄在其中。...
...(藏象论附脏腑图形并各经补泻.温凉引经)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入.其臭臊.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声为...
...。太过与不及都没有与天地保持一致,没有与天地相应。那么,在气这个层次上,人体靠什么来与天地自然保持一致呢?就靠肺。《素问·灵兰秘典论》、《素问·六节藏象论》讲“肺者,治节出焉”,“肺者,气之本”。实际上就是揭示肺的这个功能。有关这个问题,...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