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病论》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伤 寒 杂 病 论》 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一部医学著作。它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东汉以前众多医家和作者的临床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原序_《医学源流论》

...方书,寝食俱废。如是数年,虽无生死骨肉之方,实有寻本溯源之学。九折臂而成医,至今尤信。而窃慨唐宋以来,无儒者为之振兴,视为下业,逡巡失传,至理已失,良法并亡,惄然伤怀,恐自今以往,不复有生人之术。不揣庸妄,用敷厥言,倘有所补所全者,或不仅一...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02.html

音乐养生与阴阳、五行、七情_乐娱养生_【中医宝典】

...音乐疗法是一门涉及音乐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而从源远流长的祖国文化中溯源音乐养生之旨,更能体验“乐者,心之动”,“乐者,德之华”之妙。 音乐是一种旋律,一种语言,一种心境,是欢乐、悲哀、忧郁、幽默、愤怒等情绪...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425.html

食积证治_《幼幼集成》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作汤送之,谓之溯源汤。凡用攻下取积之药,必先补其胃气,如六君之类,预服数剂,扶其元神,然后下之,免伤胃气也。如小儿体质素怯者,虽有积必不宜下,当以补为消。六君子汤加莪术、木香,共为细末,姜汁打神曲糊丸。每一二钱米汤下,久服自消。今儿禀受怯弱...

http://qihuangzhishu.com/630/97.htm

《青红帮演义》在线阅读

...羊军 四眼狗强抢黄花女◎ 第十五回 丑态毕露金凤姐受辱 平地起雷玉麟楼逞凶◎ 第十六回 酒楼聚首畅话平生 湖海贩盐小试手段◎ 第十七回 举头领公推盛春山 说鼻祖溯源少林寺◎ 第十八回 威凛凛沥血祭神 闹烘烘散票捣鬼◎ 第十九回 走湖海八大爷...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085.html

打破中西医壁垒是必然趋势_【中医宝典】

...治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 关于中医存在的问题,文章说,中医首先看的是“人”,一个缺乏明确物质基础而相对“模糊”的整体,然后通过疾病相关临床表型特征再寻根溯源,逐层推断其病因病机。但是中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似乎一直停留在经验和哲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292.html

打破中西医壁垒是必然趋势_中西合璧_【中医宝典】

...治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 关于中医存在的问题,文章说,中医首先看的是“人”,一个缺乏明确物质基础而相对“模糊”的整体,然后通过疾病相关临床表型特征再寻根溯源,逐层推断其病因病机。但是中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似乎一直停留在经验和哲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hebi/b34788.html

湿病脉证第二(论一首、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_《金匮玉函要略辑义》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强直名之.郭白 云. 是病名.痉是病证.杨氏直指方.李氏永类钤方.遂立痉 门.皆不考耳.金鉴云.反恶寒之反字.衍文也.玩痉病之条.自知当恶寒也.今考甲乙经.引本条文.无反字.则知金鉴之说.有所据也.然钱氏溯源集云.发热无汗.本应恶寒.而曰反...

http://qihuangzhishu.com/626/7.htm

湿病脉证第二(论一首、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_《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强直名之.郭白 云. 是病名.痉是病证.杨氏直指方.李氏永类钤方.遂立痉 门.皆不考耳.金鉴云.反恶寒之反字.衍文也.玩痉病之条.自知当恶寒也.今考甲乙经.引本条文.无反字.则知金鉴之说.有所据也.然钱氏溯源集云.发热无汗.本应恶寒.而曰反...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kuiyuhanyaolvejiyi/626-7-2.html

积聚证治_《育婴家秘》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热积。伤五果之类者,则为果子积,生冷积。伤五菜之类者,则为菜积。有冷有热。冷积宜丁香脾积丸下之,以原食生冷之物作汤。热积宜丁香槟榔丸下之,以原伤谷肉之物作汤;谓之溯源汤。凡用攻下取之药,必先补其胃气,如导功散之类,而后下之。所谓补而泻之,勿...

http://qihuangzhishu.com/107/48.htm

共找到3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