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解释_并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全然、完全。 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三折:「楊云:『那裡不尋你,殺人賊可在這裡,兀那廝,你怎生殺了我家六兒,偷了銀匙箸,圖財致命,你實說來。』正末云:『小生並不知道。』」 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折:「爭奈俺手下兵微將寡,...

http://hanwen360.com/c/23598.html

湿_《本草求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泻湿与不同。者。受湿无多。止用甘平轻淡。使水缓渗。如水入土。逐步渗泄。渐渍不骤。泻湿者。受湿既多。其药既须甘淡以利。又须咸寒以泻。则湿始从热解。故曰泻湿泻亦须分其脏腑。如湿在肺不泄。宜用薏苡仁黑牵牛车前子黄芩白薇之类。但薏苡仁则治水肿...

http://zhongyibaodian.com/bencaoqiuzhen/619-9-2.html

湿阻_【中医宝典】

...湿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 湿阻之病,在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节较为常见,因其身困食少,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079.html

脾胃中湿_《明医指掌》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脾胃中湿者,平胃散。脾胃中湿泻痢者,胃苓汤。脾胃寒湿脾泄者,椒术养脾丸。脾湿身肿便涩,五苓散。虚者实脾散,实者十枣汤。平胃散(方见中湿。)五苓散(方见中湿。)胃苓汤(方见中湿。)椒术养脾丸治脾胃虚冷,心腹胀闷,呕逆泄泻。麦芽(炒,四两) ...

http://qihuangzhishu.com/640/131.htm

湿证_【中医宝典】

...湿邪重着,粘滞,易耗伤阳气,阻遏气机,其病变常缠绵难愈。湿邪致病有伤湿、冒湿之分。 主要临床表现:伤湿则头胀而痛,胸闷,口不渴,身体困重而疼痛,发热,身体倦怠,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儒或缓。冒湿则头重如裹,四肢懈怠,遍体不舒,脉濡弱。如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58.html

路志正_路志正:百病皆由湿作祟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渗三法;治湿之药,贵在轻灵活泼。六淫致病,历代医家皆有所论,而对湿邪则论述较少。湿”涉及范围甚广,含内、外、妇、儿等科,国医大师路志正潜心研究湿病30余年,系统总结继承了中医湿病理论和临床证治经验,发前人所未发,在理论和临床上抓住湿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zhizheng/1107-4-0.html

的解释_枵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大的樣子。 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空班趙氏璧,徒乖魏王瓠。」 李善.注引莊子:「非不枵大也。」 空虛的樣子。 唐.劉禹錫.猶子蔚適越誡:「若知彝器乎?始乎斲輪,因入規矩,刳中廉外,枵然而有容者。」 飢...

http://hanwen360.com/c/136253.html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_《时病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之论,虽有悖经之罪,亦因乎六气起见也。盖《内经》论湿,殆在乎立秋、处暑、白露湿土主气之时;喻氏论燥,殆在乎秋分、寒露、霜降燥金主气之候。据愚意更有界限分焉∶窃谓秋初伤湿不即发者,湿气内酿成痰,痰袭于肺而作嗽,名曰痰嗽,治宜理脾为主,渗湿为...

http://qihuangzhishu.com/710/102.htm

湿性脚气_湿性脚气的原因、湿性脚气怎么办_查症状_【疾病大全】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脚气分为干脚气和湿脚气。湿脚气是临床中比较常见而又难治的病症。 脚气是足癣的俗名。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脚气”则是由...

http://jb39.com/zhengzhuang/ShiXingJiaoQi342757.htm

水流湿,火就燥的解释_水流湿,火就燥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易·乾》:“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孔颖达疏:“此二者以形象相感。水流於地,先就湿处;火焚其薪,先就燥处。”...

http://hanwen360.com/cy/298633.html

共找到106,6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