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行间、太冲、气海、肾俞或关冲,温灸法灸。滋补肝肾,通调水道,悦色皮肤。 灸法: 方法:取行间、太冲、气海、肾俞或关冲,温灸法灸。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功效: 灸此五穴,滋补肝肾,通调水道,悦色皮肤。 灸法: 方法:取气海...
...目录 《中国药典》消瘿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国药典》:消瘿丸【处方】昆布300g 海藻200g 蛤壳50g 浙贝母50g 桔梗100g 夏枯草50g 陈皮100g 槟榔100g【性状】为褐色的大蜜丸;味咸、涩。【炮制】上八味,...
...仰式图(图)古圣用九针,失传久矣。今人偶用者,不但不谙针法,亦且不熟明堂。至于灸法亦然也。今用银盏隔姜灸法,万无一失。凡欲用此法者,须仿此样为式,四围银片稍浓,底宜薄,须穿数孔,下用四足,计高一分许。将盏足钉在生姜片上,姜上亦穿数孔,与盏...
...经云∶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瘀不行,不行则卫不通故热。大热不止则肉腐为脓。盖痈疽白塌木肿本属阴寒,得灸之力,回阳温腠,实为尽善,若一切阳毒红肿 痛,概用灸法,虽云宣壅散结,恐火攻反致逼毒入里,大痛大肿、神昏痰涌、吁吁作喘奈何?既不敢以人...
...培元补托,兼与消痰解毒。若在七、八之期,痘已黄蜡,瘿溃无妨。但气血重耗之后,宜保护元气,佐以消痰解毒耳。(《冯氏锦囊》)凡痘发斑,实热者,谓之阳斑,以犀角、黄连、生地等治之;虚寒者,谓之阴斑,以参、 等治之。○川连解毒,发斑可用,但嫌其枯燥,...
...瘿病者,是气结所成。其状,颈下及皮宽 然,忧恚思虑,动于肾气,肾气逆,结宕所生。又,诸山州县人,饮沙水多者,沙搏于气,结颈下,亦成瘿也。...
...一定深度后,用艾绒裹于针柄或以艾卷置于针柄,点燃后,艾火之热力熏灼于穴位,并凭借针体传热于穴位之深部,起到温通经脉、通利经络气血、祛寒解凝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疗寒湿痹痛、血虚气弱等证。 伏针,是指在每年夏季的伏天施行疤痕灸法以治疗陈伤久病、顽固...
...目录 《中华本草》瘿花香茶菜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华本草》:瘿花香茶菜 【拼音名】Yǐn?? Huā Xiān?? Chá Cài 【别名】八厘麻、八棱麻、野苏、野紫苏、白野紫苏、野藿香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瘿花香菜菜...
...火的热力及药物的作用将隆病和寒性疾病平息于发病部位,达到根除寒症和部分热症的一种治疗方法。所谓隆病,是指隆(相当于中医的风、气,但含义更广泛)的平衡失调致的病证。关于灸法的作用,藏医大师哲巴坚赞(公元1147~1216年)在《医疗·国王宝库...
...经脉、通利经络气血、祛寒解凝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疗寒湿痹痛、血虚气弱等证。 伏针,是指在每年夏季的伏天施行疤痕灸法以治疗陈伤久病、顽固之疾,其效果要比在冬春寒冷季节时为好。伏针在杭嘉湖地区较为流行,因该处属太湖流域,农村以种植水稻为主,从夏至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