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第五十五章评析

...表现出用之不盈无所不入作用。婴儿是人开端,少年、壮年、老年都以之为起点,但婴儿浑沌无知,与天地之和合而为一。“和”所表示统一,包含着对立在内,是有永恒性,所以“知和曰常”。(老子,第69页)老子承认“万物并作”世界多样性和...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7.html

老子·道经·第三章评析

...而是,统治者不要给贤才过分优越地位、权势和功名,以免使“贤才”成为一种诱惑,引起人们纷纷争权夺利。 在本章里,老子透露出人生哲学出发点,既不讲人性善,也不讲人性恶,而是人性本来是纯洁素朴,犹如一张白纸。如果社会出现尚贤风气,...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0.html

老子·道经·第十九章评析

...。由此可风,老子反对统治阶级文化,否认它对人民意义,并提出一种乌托邦思想——使人民同这种文化隔绝。”(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及其学说老子政治主张虽不可取,但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恢复人自然本性观点,并非是没有意义 ...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1.html

老子韩非列传原文-出自史记_史书_【文学360】

...曰申子。 12、老子韩非列传: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13、老子韩非列传: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1144.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二章评析

...,与老子原意不合。”(引自老子哲学讨论集,第20页)我们知道,道德经里所讲“道”,就是指物质世界实体及其变化原因和规律。“道”是永恒,既如无名之朴,是极幽微;而且还适用于新旧转化运动客观规律。张松如老子所谓“道”...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4.html

老子思想与治国之道_道家_【文学360】

...向这方面想,例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也有些人只对无为作积极理解,在老子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印证话,像无为而无不为,像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等等,都是处在一种作为状态中。这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2.html

老子·道经·第六章解读

...性质界定或划分。因此,“道”具有不同于众描述方式和认识角度。 无独有偶,本世纪初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在论及人与文明关系时,也使用了如此“粗俗”描述方法。把人类住房分析成是母亲替代物,:“子宫是第一个住房,人类十有八九还留恋...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7.html

老子·道经·第十七章评析

...”。在帝王世纪中,记载了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五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尧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种生动画面,可以说是对老子“百姓皆曰我自然”最好图解。 在...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9.html

老子·德经·第四十六章评析

...是能知足,满足于现状,不贪求什么,就不会发生战争。‘知足之足,恒足矣’。这是一种唯心史观,至于‘寡欲’、‘知足’提出,对当时封建贵族领主集团无厌欲求,无异于是一个强烈抗议。”(老子校读第270~271页) 胡寄窗先生:“寡欲...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8.html

老子·德经·第四十章评析

...老子道德经里,多次涉及到“事物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规律”,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现象与本质,这是十分光辉和精辟见解。“反者道之动”,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一是矛盾着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对立面转化;二是事物运动变化...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2.html

共找到1,177,1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