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不出气血痰郁_《质疑录》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人身之,变端无穷。其治法则千态万状,有不可以一例拘者。丹溪之治病也,总不出乎气、血、痰三者。三者之中,又多郁。气用四君子,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郁立越鞠丸,以为定法。王节斋极言之。而庸工学步邯郸,亦遂执此,以为医之能事尽此矣。夫丹溪...

http://qihuangzhishu.com/274/36.htm

通降化浊解毒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新思路_【中医宝典】

...由河北省中医院博士生导师李佃贵教授等人完成的一项河北省科技厅科研资助课题研究结果显示:以通降化浊、解毒和立法,应用中药增生消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从而为这一临床常见难治病找到了一条新的治疗思路。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难治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223.html

拔罐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拔罐法之一。又名刺血拔罐法。指在刺(刺血)之后进行拔罐,以吸出少量血液的综合治疗方法。多用于治疗软组织劳损,扭伤,腰腿风湿痛,神经性皮炎,皮肤搔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贫血和有出血倾向的病症不宜使用,大血管所在部位...

http://qihuangzhishu.com/167/985.htm

补管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补补管汤 《衷中参西》补补管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补补管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补补管汤【处方】生龙骨30克(捣细)生牡蛎30克(捣细)萸肉30克(去净核)三七6克(研细,药...

http://zhongyaofangji.com/b/buluobuguantang.html

中药性能理论岂可轻易否定——与张养生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盛良 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术界有些人通过统计认为“五味对位归经的认识基本不能成立”,进而否定中药性能理论,这是错误的。 ●中药归经理论的错误理解、药因不同配伍而归经不同、中药的多味多气性以及病证的多样性等,会导致统计有误。 ●中药归...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368.html

朱良春_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谈中医传承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子弟兵”,每次出征时,成为精锐部队,克坚攻难,临床上才能应对自如,取得佳效。在中医理论创新方面,朱良春谈到自己治疗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的学术思想。痹症属于难治性疾病。其病因机十分复杂。朱良春以中医“肾主骨”理论为指导,...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uliangchun/1116-2-0.html

如何发现隐匿潜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一、掌握先兆证规律是揭示隐匿潜的先决条件先兆证即疾病的早期信号,敏锐地发现疾病的早期病理信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潜有着重要意义。先兆证无论在疾病的进展阶段或相对稳定时期皆可出现,尤其在疾病发生转变的时候或危笃之时至关重要。时隐时显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28/29.htm

说_《针经指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十有五,有横、有经络,一万八千。有孙,不知其纪。络穴说络穴正在两经中间,假令立身叉手取之,大指次指端尽处,手腕后高骨缝间列缺是也。内为手太阴肺经,外为手阳明大肠经,列缺穴交两经之中。若刺络穴,表里皆活,他皆仿此。络穴辨流注六十六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ngzhinan/933-8-0.html

石仰山_三、调治邪,独重痰湿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石氏“伤科的‘邪’施治,尤多心得。”什么是“邪”?筱山先生说:“凡非本,其发生不论前后,而有一个时期与本病同时存在的,都叫邪。”例如:“有因劳力辛苦而着寒,文献上称为‘劳力伤寒’,劳力辛苦内伤气血是本,着寒则又外感寒邪是邪。...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yangshan/595-3-3.html

质疑的解释_质疑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提出疑问,请人解答 query;fall in question 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汉书·陈遵传》 向上级这个问题进行质疑 国语辞典 心中懷疑而向人提出問題。 漢書.卷九十二.游俠傳.陳遵傳:「竦居貧,無賓客,時時好事者從之...

http://hanwen360.com/c/337937.html

共找到439,1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