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丛书。清·柯逢时辑。刊于1904-1911年。包括《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本草衍义》、《活幼心书》、《伤寒论》、《伤寒总病论》、《伤寒补亡论》、《大观本草札记》、《类证增注伤寒百问歌》。其中《大观本草札记》为柯氏所撰。各详专条。...
...《刺志论》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又曰∶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盖气虚则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当身寒,反身热者,脉气当盛,脉不盛而身热,证不相符,故谓反也。寒伤形,热伤气,暑即热,故伤暑则气虚身热也。《伤寒论》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浮于肌表也.冒暑入肠胃.腹痛恶心呕泻.伏暑即冒暑.久而藏伏三焦肠胃之间.热伤气而不伤形.旬日莫觉.变出寒热不定.霍乱吐泻.膨胀中满.疟痢烦渴.腹痛下血等.自入肝至此.采医学入门并主治法.皆以清内火为主.而解表兼之.寒之中人.乘其虚.暑则虚实并...
...绍兴本草》在国内早已失传,但很早就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现有若干种手抄本尚存。四、《月光》藏医药著作,全名《集要广注·词义月光》,是对古印度医药著作《八支集要》的注疏本。《八支集要》是印度寿命吠陀医学重要医家伐八他(Vagbhata)的著作...
...暑风之法,惟以清暑驱风为第一要着,虽见搐搦等证,不可作世俗惊风治之。风暑除,搐搦自定。(方星岩)暑厥即 病,兼手足厥冷,与伤寒发厥义同。(《医学入门》)大概兼恶寒发热而渐厥者,为心脾中暑证也;不恶寒但恶热而渐厥者,为膀胱中 证也。若但恶寒不...
...医学全书。清·徐大椿撰。16种。此书是在1764年徐氏自刊的《徐氏医书六种》基础上增辑而成。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
...医学全书。清·徐大椿撰。16种。此书是在1764年徐氏自刊的《徐氏医书六种》基础上增辑而成。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
...药,蜜水拌和匀,入磁罐内,油纸封口数重,泥固济,冰窖内放三日方熟。绵滤冰浸,暑月饮之。《医学入门》桂浆夏月饮之解烦渴,益气消痰,上燥下寒者乃宜。桂末一两,白蜜一升,先以水二斗,煎取一斗,待冷入新瓷瓶内,后下二物,搅令极匀,先用油单线一重复上...
...六一散(河间) 治一切暑病。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研末,每服三钱,井花水下,或灯草汤下。白虎汤(仲景) 治伤暑大渴、大汗之证。方见《伤寒》。加人参者,以暑伤元气也。加苍术者,治身热足冷,以暑必挟湿也。香薷饮 治伤暑,发热,身痛,口燥,...
...胞睑又名眼胞、眼睑和睥。俗名眼皮。它分上睑和下睑两部分,《医学入门》等又改称上睑为“胞”,下睑为“睑”。现代中医眼科学中统称为胞睑。胞睑位于眼珠前方,司眼之开合,有保护眼珠的功能。它属于《灵枢·大惑论》中之“约束”。在五轮之中为“肉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