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_【中医宝典】

...「中医是怎样通过六经来辨证的」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包括多种热性病。书中除将一些病证的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种类型,并以此进行辨证外,又说明了有关病证的传变关系。此外,它还用八纲分析病情,如认为六经中的三阳证多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64.html

川崎治疗_儿科结缔组织_【中医宝典】

...辨证论治 1.卫气同 【证候】 发病急骤,持续高热,微恶风,口渴喜饮,目赤咽红,手掌足底潮红,躯干皮疹显现,颈部?核肿大,或伴咳嗽,轻度泄泻,舌质红,苔薄,脉浮数。 【辨证】 本证起病急,以短暂卫分证后,发热持续,迅即传人气分为特征。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2/b2252.html

中医词典其他:第十一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1766年。其中内科医案八卷、妇科、幼科病案各卷。内容以为纲,分为89门,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立法处方熨贴、中肯,用药灵活而有法度。其中温病治案颇多,反映出叶氏卫气营血的辨证特色及汗、清、透、凉、散诸法先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11.html

舌苔_《百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正常人的舌苔是薄厚均匀,干湿适中。在有疾病时则出现苔色和苔质的改变,能反映出的轻重和位。①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由于疾病种类不同或疾病的不同时期,苔色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薄白苔变成白苔、黄苔、黑苔等。白苔,多见于初、轻,预后良好,如...

http://qihuangzhishu.com/114/15.htm

气血同辨证包含哪些内容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气血同辨证包含: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等。 、气滞血瘀证 【概念】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证候。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或跌仆外伤所致。 【临床表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68.html

气血辨证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伤辨证方法之一。即以气、血的病证为纲,分别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其中,气的病症多指机能性活动的紊乱、不足或障碍,如“气虚”、“气滞”、“气逆”、“气厥”等。血的病症,由于血的生成不足和血的运行失常所致,如“血虚”,“血瘀”、出血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256.htm

完整继承仲景学术——《伤寒论研究大成》读后_【中医宝典】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东汉末年,伤寒论》的多研究论文,颇值得读。书末的“五种索引”,十分便于将该书作为工具书使用。所列“参考文献”之多,可知本书参考古今书目之众,为广大中医研究仲景医学,提高临床疗效开辟了捷径。 目前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903.html

舌诊的起源与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有关舌诊的论述在医籍中最早见于《内经》,如《紊问·脉要精微论》说:“心脉搏坚而长,当舌卷不能言。’’因手少阴心经起于心,挟咽喉,因心有,面引起“舌卷不能言”的症状。 《素问·热论》说:“伤寒日,巨阳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2.html

_《辨证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九流莫难于医,亦莫慎于医,盖人之性命所攸关也。是必奉其传于名师,穷其理于素习,小其心于临时。遇其人之,先审其人之气质,按其人之性情,据其人之居处、服习,循经辨络,以得其致病之原与夫之所在,然后随节气,就方舆,切脉对症而投之以药,无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lu/591-4-0.html

《伤寒论》对方剂学的贡献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方剂学的成就是《伤寒论》的主要贡献之一。汉代是方剂学大发展的时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经方11家,274卷,但魏晋以后已亡佚。东汉末年成书的《伤寒论》,必然对秦汉以来医家遗方及同时各家的方剂进行了广泛择取。它以六经辨证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79.htm

共找到469,1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