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学在两宋时期有很大发展,是我国针灸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此时期出现了闻名中外的针灸铜人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两宋的针灸文献专著有影响者近10种,综合性医书之论针灸者更多,如圣济总录在统一经穴排列顺序,为经穴理论的条理化、...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94.htm

病有故辩_侣山堂类辩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则阴阳俱有余也,当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脉要精微论曰∶征其脉小,色不夺者,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五色俱不夺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lvshantangleibian/803-5-29.html

俄画选小引-出自集外集拾遗_【鲁迅全集】

...俄画选小引〔1〕 大约三十年前,丹麦批评家乔治g勃兰兑斯(Georg。拢颍幔睿洌澹螅玻病秤*帝制俄国,作印象记,惊为“黑土”。果然,他的观察证实了。从这“黑土”中,陆续长育了文化的奇花和乔木,使西欧人士震惊,首先为文学和音乐,...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666.html

中医词典拼音X:第八篇_中医词典x~y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小儿半岁至两岁内闭合,过迟过早闭合均属病态。针灸学针灸著作。朱琏编。共分五篇:第一篇绪论;第二篇针灸治疗原理;第三篇为孔穴总论及针术、灸术方法;第四篇孔穴各论,按全身各部位分述孔穴的位置和主治;第五篇为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本书继承和总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8/195-1-8.html

卷三十七伶官传第二十五_五代史

...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7548.html

难经针法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难经是一部阐述内经中有关脉学、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问题的著作,相传为秦越人(扁鹊)所作。全书以质疑问难开工共分八十一难,其中第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主要讨论针法及其补泻法的运用。难经进一步丰富了内经的理论,对后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2.htm

当阳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经外穴名。出千金要方。在瞳孔(正视时)直上入发际1寸处。主治头痛,眩晕,感冒,鼻塞,目赤肿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太阳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400.htm

涪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东汉针灸学家。因常钓鱼于涪水(今属四川),被视为“乞食人间”,故称涪翁。遇有疾者,即下针石,辄应时而效。乃着针经,又着诊脉法,惜皆佚。弟子程高传其术。...

http://qihuangzhishu.com/168/892.htm

针灸甲乙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丰富。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针灸著作,也是研究黄帝内经古传本的重要文献。本书对古代针灸疗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在针灸学的发展上起了重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27.htm

针灸甲乙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丰富。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针灸著作,也是研究黄帝内经古传本的重要文献。本书对古代针灸疗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在针灸学的发展上起了重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05.htm

共找到586,0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