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本田真也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成功合成世界上最小的蛋白质,这对了解生命的起源大有帮助。 据《朝日新闻》报道,蛋白质由氨基酸链折叠而形成立体结构,通过酸、碱和温度引起可逆变化,对生命发挥不可或缺的作 用。科学家们一直认为,...
...中国古代第5大发明——纪念毛主席“10.11批示”发表45周年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对卫生部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的总结报告所作的批示中,提出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的著名论断。45年过去了,关于“伟大宝库”的...
...据德新社报道,德国医学人员发明了一种置换心脏瓣膜的新手术方法,不仅无需打开胸腔,而且也不用去除原来的瓣膜。专家近日已在印度为一名62岁的患者成功施行了新型手术,病人恢复情况良好。 报道援引德国上乌瑟尔的一家医院的报告说,这种手术方法是,新...
...日本岐阜大学工学系教授元岛栖二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开发出世界最小的超敏感触觉传感器,在医疗器械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据共同社27日报道,传感器在约0.1立方毫米的合成树脂中埋入了直径1~10微米、长300~500微米、像弹簧一样的螺旋状微细...
...的副产品米糠里,含有大量的神经酰胺。日本学者发现,神经酰胺能使人的皮肤保持白嫩,还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等功效。现日本已以米糠为原料大量生产神经酰胺,并将其用于化妆品及保健食品中。 抗体食品将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新型保健食品,其...
...许多患者都有上夜班的经历。此外,这些科学家还对一些长期上夜班与上白班的女性进行了比较,发现前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倍半。 科学家认为,长期暴露于人造灯光下是增加患乳腺癌风险的一个原因。科学家发现,人造光抑制了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这种...
...以色列哈达萨医学院专家2日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用尿样检测确诊和相关的人类新型克雅氏症的方法。这一发明将为检测、控制疯牛病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并为控制此类疾病的人际间传播提供方便和廉价的对策。 导致疯牛病等海绵状脑病的是变异普里昂蛋白。迄今,...
...日本生理学研究所久保义弘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发现,大脑内与记忆相关的关键神经传导物质谷氨酸与受体结合时,通过使受体细胞内的蛋白质位置发生变化来传导记忆信号。 此前,科学家已经知道,这一受体在和谷氨酸结合时,受体细胞外部会产生结构变化,但...
...接种疫苗,一般都要打针。而经过15年的研究,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成功了口服的霍乱疫苗,成为世界上2种成功上市并经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推荐的口服霍乱疫苗之一,为人类抗击霍乱做出了独特贡献:小小一粒胶囊,隔周吃上两次,保护率可达85%。 霍乱是由...
...目前,美国科学家已经制造出小的动脉系统。动脉是血管网络的分支,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科学家的这一工作成果,意义十分重大。它为科学家制造人造器官打下坚实的一步。 常规的组织工程方法已经可以制造出结构性的组织,如皮肤和软骨,但是不能制造...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