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庭,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属督脉。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布有额神经分支和额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失眠,鼻渊,癫痫等。沿皮刺0.5-0.8寸。艾条灸5-10分钟。 【标准定位...
...建里穴 Jiàn lǐ(RN11),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下动脉交界处的分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食欲不振,及急、慢性胃炎等。直刺1...
...大巨,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腋门。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及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主治腹痛,腹泻,小腹胀满,...
...前谷,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荥(水)穴。在小指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前方,掌指横纹端凹陷处,赤白肉际,握拳取穴。一说“在手小指外侧,第二节纹头”(《针灸集成》)。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及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有自尺动、静脉的...
...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人体穴位配伍〗配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针灸并用)治急性菌痢。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阴、任脉之会。 下脘穴 足太阴任脉之会。 〖别名〗下管穴。 〖...
...闭塞性脉管炎; 6.其它: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糖尿玻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三阴交穴 Sān yīn jiāo(SP6) 【取穴方法】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穴位解剖】...
...神藏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在胸部,当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及其前皮支和第二肋间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及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
...泻法,留针10~15分钟。针柄上燃拇指大艾炷。轻者隔日1次,重者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24例,用上法全部治愈[2,3]。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交感、神门;2、心、皮质下;3、心、神门。 ...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教开彻。至人可传受,匪人莫浪说。三里足膝下,三寸两筋间。能除心腹痛,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肿满脚胫 。伤寒羸瘦损,气蛊疾诸般。人过三旬后,针灸眼重观。取穴...
...尺泽穴 尺泽穴 Chizexue (LU 5),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鬼受、鬼堂。属手太阴肺经。合(水)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头静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