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巴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及与细胞融合等功能。此外在囊膜与衣壳之间还有一层蛋白被膜。EB病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
...~30天)慢性化无3~10%40~70%2~70%无暴发性肝炎0.2%0.2%0.2%2~20%0.2~10%第一节 甲型肺炎病毒1973年Feinslone 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甲型肺炎病毒(Hapatitis A ...
...病毒,外有类脂包膜,核为中央位,圆柱状,含Mg++依赖性逆转录酶。病毒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P24和P15、外膜蛋白GP120和运转蛋白GP41、逆转录酶蛋白P55等。HIV可感染猩猩和恒河猴,亦可在体外淋巴细胞中培养增殖。病毒外膜蛋白GP...
...1977年意大利学者Rizzetto用免疫荥光法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细胞核内发现一种新的病毒抗原,并称为δ因子(delta agent)。它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增殖,现已正式命名为丁型肝炎病毒...
...北京东城区王先生:我是一个老乙肝,属于小三阳,病毒没有进行复制,医生说不需要药物治疗,可我总担心不吃药预防,病毒早晚会开始复制,与其到时亡羊补牢,何不现在未雨绸缪?请问我能否吃些中药预防乙肝复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斯崇文教授在日前...
...状态。提出免疫复合物型治疗疫苗途径,已初步显示其治疗效果。 ③DNA免疫用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直接接种到肌肉内,使其在体内较长期地表达目的基因,从而诱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由于它比较稳定、几乎无抗原性、较易生产、便于应用...
...丙型肝炎极有可能转为慢性(大约75%的机会)。丙型肝炎尽管较轻,且常不伴任何症状,但却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因为大约2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在携带病毒期间,病人无症状但仍然是被感染的,这种情况仅见于...
...抗体产生功能减弱。故HIV对CD4细胞的破坏是AIDS致病的中心环节。 (二)发病机制 HIV是一种嗜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后选择性攻击CD4细胞。HIV侵入CD4淋巴细胞后病毒与组织膜上HIV受体结合而进入胞内,并脱去包膜。在胞内,病毒RNA...
...各型病毒性肝炎目前仍缺乏理想的特效治疗,但治疗原则相似。由于致病的病毒不同,发病机制、病变性质、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和预后也有差异。不同病毒和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病人其具体治疗措施虽有所侧重,但在休息、营养和药物治疗的要求,原则上是相同的。...
...,也在逐年增加。 病毒携带者要定期复查 很多市民在乙肝治疗上存在误区。比如,片面追求乙肝大小三阳转阴或彻底治愈的目标;只顾吃药不定期复查。 根据临床统计,10%至20%的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乙肝病毒和机体长期“和平共处”,机体的清除反应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