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验作为临床使用肝素治疗的监测,防止出血并发等重要手段。 肝素含量升高:感染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过敏性休克、肝硬化、冠心病、尿毒症。...
...手术指征。 革兰氏阴性细菌脓毒症的病人常发生血小板减少症,严重性常与其感染程度相当。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多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附着在血小板上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补体的激活以及血小板在受损内皮表面的沉着。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也可有血小板...
...1.小儿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2.小儿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感染性休克;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5.支气管哮喘; 6.心肺气虚。...
...急性肾功能不全是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骨内微循环损害微循环障碍(缺血、淤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致微循环动脉血灌流不足,骨因缺氧而发生功能和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内皮损伤和微血栓形成. 人体的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它如同一条大河,逐渐分支和灌溉着四周的土地一样。也在营养着...
...,具有强大的抗凝活性,占血浆抗凝酶活性的70%。 抗凝血酶Ⅲ活性:0.90~1.20(发光底物法) 抗凝血酶Ⅲ抗原:250~330mg/L(免疫比浊法) 降低见于: 先天性和获得性抗凝血酶缺乏症,如肝脏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外科手术后、...
...也可没有前驱疾患。 (二)发病机制 由于高热、微小梗死性血栓、毒素、脓毒性栓塞,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后者又可导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与其他凝血因子的耗竭以致发生弥漫性瘀斑。在传染病后发病的患者亦可能是...
...血友病A、血友病B、血友病C、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肝脏疾病)、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综合征、肝硬化、尿毒症等。...
...结合患者机体出现的伴随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1 .四肢对称性紫癜伴有关节痛及腹痛、血尿者,见于过敏性紫癜。 2 .紫癜伴有广泛性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黑便等,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 .紫癜伴有黄疸,见于肝脏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