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大家_医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张从正(子和)生于西元1156-1228年他认为“治病应着重在驱邪去则正安不可畏而养病”。因此治病善于应用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李杲(东垣)生于西元1180-1251年他认为“人以胃气为本”善于温补脾胃之法世称“补...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jinyuansidajia-1963.html

里发表寒热殊涂笺_《儒门事亲》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有一言而可以该医之旨者其惟发表里乎?虽千枝万不过在表在里而已矣。欲其里者宜以寒为主;欲发其表者宜以热为主。虽千万世不可易也。《内经》言之详矣!今人多错解其旨故重为之笺。发表不远热里不远寒。此寒热二字谓六气中司气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39/18.htm

张子和汗吐下三法_序例_《本草纲目》完整版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张子和汗吐下三法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良工先治其实后治其虚。粗工或治实或治虚。谬工则实实、虚虚。惟庸工能补其虚不敢治其实。举世不省其误此余所以著三法也。夫病非人身素有之物或自外入或自内生皆邪气也。邪气中人去之可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BCGM/zhangzihehantuxiasanfa.html

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辨证录》缓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辨证录》:缓汤【处方】白芍1两枳壳5分大黄1钱槟榔5分。【功能主治】大肠湿热痢疾。【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

http://zhongyaofangji.com/h/huangongtang.html

论虚治法_《景岳全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凡伤寒治法在表者宜散在里者宜攻此大则也。然伤寒死生之机则全在虚实二字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伤寒为患多系乘虚而入者。时医不察虚实但见伤寒则动曰伤寒无补法任意。殊不知可攻而愈者原非虚证正既不虚自不能害之及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1.htm

散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嵩崖尊生》六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嵩崖尊生》:六散【处方】人参6钱白术6钱茯苓6钱甘草6钱陈皮6钱炙草6钱木香6钱砂仁3分。【功能主治】饮食少。【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http://zhongyaofangji.com/l/liugongsan.html

金元四大家_医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治疗多用寒凉药世称“寒凉”;张从正(子和)生于公元1156-1228年他认为“治病应着重在驱邪去则正安不可畏而养病”。因此治病善于应用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李杲(东垣)生于公元1180-...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74.html

温病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清以来在古代治疗伤寒病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对温热病有了比较深刻认识在温热病病因、病理和治疗原则方面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学说。温病学说形成对传染病防治有了进一步发展。提倡和赞同这一学说医家自成一大后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58.htm

《素问》校诂学术渊源_【中医宝典】

...――皖派朴学家《素问》校诂研究(一) 摘要:本文以皖派朴学家对《素问》校诂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了《素问》校诂主要代表人物胡澍、俞樾、孙诒让于鬯及其生平著述探讨了《素问》校诂学术渊源。 回顾宋代至明清时期研究《内经》学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35.html

张从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要祛邪正始能安。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法六门”即以汗、吐、下三种之法以驾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由于善用之法疗病故后世称之为“攻下”之代表。然其治病亦主张辨证论治而非一味妄有其适应症也有禁忌症。去之后...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497.htm

共找到1,153,7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