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时期拔罐简史_拔罐文化_【中医宝典】

...到了宋金元时代,则竹已完全代替了兽角。 如果说,在隋唐时代还是兽角和竹交替使用的话,那么,到了宋金元时代,则竹已完全代替了兽角。拔罐疗法的名称,亦由“吸筒”替换了“角”。在操作上,则进一步由单纯用水煮的煮拔筒发展为药筒。亦即...

http://zhongyibaodian.com/baguan/a12885.html

儿科治法概要_【中医宝典】

...邪、不损正,固护胃气,维护生机。如《三棱针或粗毫针针刺约1分深,刺后用手挤出黄白色粘液少许,每日1次。 (三)拔罐疗法 儿科拔罐疗法常用口径4—5cra的竹或玻璃罐。本法有促进气血流畅、营卫运行,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肺炎喘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298.html

中醫常用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清熱 指清除邪熱或虛熱的各種治法。由外感溫邪引起的一般稱爲實熱。邪在氣分的宜用辛涼清熱;熱毒熾盛或夾濕的宜用苦寒清熱;熱盛傷津的宜用甘寒清熱;熱在營血的宜用涼血清熱等。由陰虛而生的內熱,稱爲虛熱,宜用養陰以清熱。養陰有滋養肺陰.肝陰....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31.html

拔罐疗法发展概况_拔罐文化_【中医宝典】

... 在唐代,拔罐工具有了突破性改进,人们掌握了竹筒的制作工艺,采用水煮吸拔的方法,最后发展成现今的水罐、药罐,大大丰富了拔罐疗法的内容。 到了宋金元时代,拔罐疗法的名称由“吸筒”替换了“角”,而使用竹;拔罐方法也进一步由单纯水煮的煮拔筒...

http://zhongyibaodian.com/baguan/a12888.html

拔罐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_拔罐基础_【中医宝典】

...进入太快,以免损伤皮肤,产生疼痛。 10.起后的处理 一般情况无需处理。若因留时间较长,皮肤产生水泡时,可用消毒 针刺破放水,擦涂甲紫药水防止感染;若针、刺络拔罐的针孔出血,可用干消毒棉球压迫止血;若局部严重出血,下次不宜在此部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baguan/a12803.html

几种拔火罐的方法_拔罐基础_【中医宝典】

...拔火罐的方法:滴酒,闪火法,投火法,贴棉,瓶盖,刺血拔罐 "(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baguan/a12860.html

拔罐疗法_拔罐基础_【中医宝典】

...拔罐疗法是指拔火罐、水罐、药罐的治疗方法。临床最常用的是拔火罐,即运用特殊的玻璃罐或陶罐、竹,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以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或穴位上,引起皮肤充血或瘀血的治疗方法。 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排脓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baguan/a12818.html

中医护理之拔罐疗法_【中医宝典】

...拔罐疗法是指拔火罐、水罐、药罐的治疗方法。临床最常用的是拔火罐,即运用特殊的玻璃罐或陶罐、竹,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以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或穴位上,引起皮肤充血或瘀血的治疗方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排脓等功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385.html

风湿性关节炎如何拔罐_风湿免疫风湿性关节炎_【中医宝典】

...次,两周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穴位位置见图88) (2)刺络拔罐:取病变关节附近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然后进行拔罐,使拔后皮肉发生红晕或出少量血液。留10—15分钟。2—4天施术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急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5393.html

逐寒祛湿的拔罐疗法_【中医宝典】

...取下,反复多次。闪多用于虚寒证,或肌肉萎缩,或需重点刺激的穴位。闪时应注意:罐子在反复闪拔中,罐子本身的温度也在迅速升高,故应备有多个罐子,交替使用,防止烫伤皮肤。 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99.html

共找到771,1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