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收集新鲜尿液约20ml于清洁干燥容器内。『临床意义』见“尿蛋白质,尿糖,尿潜血,尿酮体,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尿酸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标本采集』收集新鲜尿液约20ml于清洁干燥容器内。『临床意义』见“尿蛋白质,尿糖,尿潜血,尿酮体,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尿酸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蛋白尿轻重不一(1~3g/d),都有镜下血尿,红细胞呈多形性、多样性,有时可见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可阳性。血尿素氮及肌酐可有一过性升高,血清总补体(CH50)及C3下降,多于8周内恢复正常,...
...正常人尿内仅有少量蛋白质,当尿内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或常规定性方法阳性时,称为蛋白尿。蛋白尿可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情况。 尿中若持续含有蛋白质,则应视为病理现象。常见于急、慢性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如...
...管型:管型是尿沉渣中有重要意义的成分,管型尿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管型尿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管型的形成必需有蛋白尿,其形成基质物为t-h糖蛋白。在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
...一是患尿道炎或膀胱炎,因尿液刺激、膀胱收缩,阻止继续解尿; 二是患膀胱结石、肿瘤或有血块存在,也会使尿流中断; 三是患前列腺增生或尿道不完全梗阻,膀胱肌肉因用力过度,解到一半便会力不从心。...
...尿胆原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1、患溶血性黄疸或其他溶血疾病时,胆红素排出量增加,在肠道内胆红素经细菌作用转化为尿胆原,过多的尿胆原重新被肠黏膜吸收而回到肝脏,肝脏无法将其全部转化为胆红素或肝脏同时受损,过多的尿胆原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尿中尿...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单链RNA病毒,首先发现于1989年,现估计全球约有100×106感染者,主要经血制品传播及使用静脉毒品传播。近10年对 HCV感染与肾小球疾患间的关系认识逐渐增多,现认为...
...尿黑酸氧化酶缺乏就发生酪氨酸血症和黑尿症。酪氨酸血症时尿中对-羟苯丙酮酸等增加,可有重度肝功能损害,患儿常在婴儿期死亡。 阳性:先天性酪氨酸代谢紊乱症和黑尿症。...
...(一)发病原因 本症是由于遗传性膜转运缺陷,导致尿中氨基酸排泄量增加,这种疾病的发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致膜载体改变的后果。正常时肾小球滤过的氨基酸在近端肾小管经特异性能量转运过程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在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时,未能很好代谢...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