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痛病在厥阴太阴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五)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改善,纳食好,大小便正常。舌苔白,细弦。上方去苍术,加生白术15克,泽泻改为15克,狗脊改为12克,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14日六诸症俱已,无不适。嘱上方继服7剂,停药。 体 会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中医学术流派不同,理论体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616.html

_《宗三昧》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或问人身四肢百骸.脏腑经络诸病.皆取决于三部.究竟属何类.动是何气.而之之法.一如古圣所言否.答言.本营气所主.为气血之源.故能出入脏腑.交通经络.行于肯綮之间.随气上下鼓动.其指下发现之端.或清或浊.或小或大.或偏小偏大.虽言禀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ongsanmei/845-7-0.html

专家认为肥胖对孩子身心发育有明显危害_【中医宝典】

...事了。 ■肥胖对身心危害是全方位的 季成叶强调说,肥胖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都有明显的危害。首先说现时性的生理危害皮下脂肪堆积,失去健美的身材和体型;行动不便,易疲劳,易出现骨骼病变、关节炎、扁平足、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体温调节不良,怕热多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4740.html

问人迎气口_《宗三昧》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又云.得浮.要尺内有力.为先天肾水可恃.发表无虞.得沉.要右关有力.为后天脾胃可凭.攻下无虞.此与前说互相发明.言虽异而理不殊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ongsanmei/845-12-5.html

道门《丹医秘授古法》的故事_《丹医秘授古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法”等一些与现今所见中医诊脉之法不同的方法。因而我在讨论中医诊脉之法的发展演变时,将这些早期的诊脉之法统称为“古脉法”[廖育群“汉以前法发展演变之源流”,《中华医史杂志》,1990年第4期,第193页。]。不知道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1.htm

后世法存在的问题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起码需要结合,配合其他位置的位,这无疑是有意义的。千百年来,中医一直遵循《内经》、仲景,津津乐道,惟恐继承学习之不足,但在上都冲不破独取寸口法的藩篱,这说明独取寸口法不但限制了现实工作,限制了发展,亦限制了继承。 5、出现了神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8.html

“以顺为养”解读中医文化_【中医宝典】

...秘书长温长路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中医科普宣传,他以中医“以顺为养”的养生观为例解读中医文化。 “中和观”和“以顺为养” 温长路说,中医有许多认知方法,中和观是其中最典型的思维方法,是中医药文化理念的核心思想。中医认识论的“天人合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154.html

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也,故不至于数也。此为要理极,故为毕也。平按《素问》“数”上有“可”字。注“肺气”,袁刻作“肺”。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得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也。五脏之,以知其病,故为其母。母,本也。平按《素问》“得”作“知”。是以...

http://qihuangzhishu.com/106/67.htm

《丹医秘授古法》的内容_《丹医秘授古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人体上?中?下(或五脏)气脉盛衰与疾病状况的诊脉方法,因此一般认为中医的诊脉方法发展成现今所见之方式,确实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并将王叔和作为之法发生转变的始作俑者,或褒或贬地加以评说。《丹医秘授古法》站在尚古、复古的立场上,对...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3.htm

《四抉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十问”为主,并问人品起居,嗜欲苦乐,使人知受病之本源;切诊详述部位、方法,以及辨总论,并仿《濒湖脉学》的体例,列述29的形成、鉴别、主病等。博采众说,为中医诊断专着中内容比较完备者。末附《管窥附余》一卷,介绍原脉体用,重点分析浮、沉、迟...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03.htm

共找到649,6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