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_《风俗通义校注》

...群,故好惡不可不也。」豈所見本亦好後惡耶? 〔三〕史通疑古、惑經二篇並引孟子曰:「堯、舜不勝其美,桀、紂不勝其惡。」本篇下文孝文帝條引此二句,「美」作「善」。顏氏家訓書證篇:「孟子曰:「圖景失形。」」偽孟子外書性善:「孟子曰:「性善也...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4016.html

虚损宜分阴阳施治论_《叶选医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寒病生。火中不可无水,无水则阳胜而热病起。但当详阴阳,则虚损之治,无余议矣。如水亏者,阴虚也,则宜大补真阴,不可再伐阳气。火亏者,阳虚也,只宜大补元阳,不可再伤阴气。盖阴既不足,而复伐其阳,阳亦亡矣。阳既不足,而复伐其阴,阴亦损矣。夫治虚...

http://zhongyibaodian.com/yexuanyiheng/768-10-12.html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必先诊候以审之。”宋、金、元时期,诊断学又有新的发展,宋代朱肱《南阳活人书》强调治伤寒切脉是辨别表里虚实的关键,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论述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因辨证。金元之世,专攻诊断者,颇...

http://qihuangzhishu.com/92/2.htm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必先诊候以审之。”宋、金、元时期,诊断学又有新的发展,宋代朱肱《南阳活人书》强调治伤寒切脉是辨别表里虚实的关键,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论述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因辨证。金元之世,专攻诊断者,颇...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1.html

卷五奸_《折狱龟鉴》

...。见曾巩舍人所撰神道碑。 按:保雍所以其为奸者,军若已变,则告者何独四卒?军若未变,则何用夜叩府告?其械而掠之,趣作诬状者,盖虑军情因此不安,欲徇两营也。此不惟善奸,抑亦善处事矣。 王晦叔丞相,知益州。有卒夜告其军将乱。晦叔覆状,立其...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191.html

伤寒受病阴阳不同一条_《伤寒贯珠集》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此条特举阳经阴经受邪之异.而其病状.及其愈期.发于阳者.病在阳之经也.以寒加阳.阳气被郁.故发热而恶寒.发于阴者.病在阴之经也.以阴加...

http://qihuangzhishu.com/711/9.htm

《医碥》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说 表里论 阴阳 夏月伏阴 气之病证 治法 吐血 咳嗽血 咯唾血 鼻衄 齿衄 舌衄 耳衄 肌衄 九窍出血 搔痒出血 便血 溲血 蓄血 脉法 治法 发热 气乖有三 气郁有七 潮热 恶寒 外感恶寒有四 内伤恶寒有五 寒热 诸中...

http://qihuangzhishu.com/603/index.htm

《医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说 表里论 阴阳 夏月伏阴 气之病证 治法 吐血 咳嗽血 咯唾血 鼻衄 齿衄 舌衄 耳衄 肌衄 九窍出血 搔痒出血 便血 溲血 蓄血 脉法 治法 发热 气乖有三 气郁有七 潮热 恶寒 外感恶寒有四 内伤恶寒有五 寒热 诸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yibian/index.html

阴阳类论《素问》第七十九篇_【黄帝内经】

...: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79.html

四损_《重订广温热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凡大痨、大欲、大病、久病后,气血两虚,阴阳并竭,即为四损,复受伏邪,正虚则邪入愈深,邪深则传化难出。汗下伤正而正脱,补助郁邪而邪锢,多不可治,当此两难之际,于是乎有补泻合用之法,有补后泻之法,泻后补之法。如人参白虎汤、黄龙汤、竹叶石膏...

http://qihuangzhishu.com/667/23.htm

共找到766,0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