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脉之状,在皮肤轻手得之,重按则似有若无。王于秋,主肺,主风,主虚乏短气。秋得之为顺,春得之为贼邪,冬得之为虚邪,夏得之为实邪,又为微邪,其病不治自愈。纯浮为感风,浮弦为虚劳,浮紧为风寒,浮芤为衄血,浮滑为风痰,浮洪为风气壅滞,浮微为气...
...桂枝法将息。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
...桂枝法将息。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
...1.主热证 “六至为数,数则热证。”在数脉的兼脉主病中,“浮数”反映感受风热之邪。如“浮阳主表,风淫六气,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数风热”、“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数、洪数、弦数”反映如疟病、黄疸、三消、肺痈、肠痈等里实热证,如“沉阴主...
...水气,忧患发之,刺手心主经治阴。”其下两手寸关尺分部主病的论述形式,均与左手寸口脉同,不赘引。第二卷又有“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以“心实”、“心虚”、“小肠实”、“小肠虚”等为标题,其内容与“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略同。其后是“...
...病传入慢风候。良医仔细要参详。脾脉 脾脉浮数热痰涎。能食胃恶脾脏坚。滞颐口疮停壅结。唇红脸赤胃中热。脾脉沉迟主风吹。更加吐泻慢脾传。气虚胃弱不能食。滞颐呕恶醒脾丸。肺脉 肺脉浮数主便血。伤寒咳嗽遍身热。气急痰甚或疮疹。泻痢潮热大腑涩。肺脉沉...
...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
...实脉亦不是单因素的脉象,而为复合了浮、中、沉三部皆可见大、长、弦、有力的脉。在《脉经》以前实脉的含义是概念性质的,亦就是有力量的意思,但后世脉法赋予它具体的综合条件,就不是概念性质的了。 实脉脉形在《脉经》上开始提出具体条件是:大而长微强...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去故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太阴为...
...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贵以春甲乙日得之.顺时浮涩短.肺王于秋.肺主皮毛.故脉浮.肺为气多血少之脏.故脉涩.秋属金.五行之中.为金最少.故脉短.按人镜经云.肺合皮毛.肺脉循皮毛而行.持脉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